第17章 《青梅竹马》(2)-《再见理想》
第(2/3)页
一个脸蛋红红的姑娘笑着回答到:“看你弟弟受罚。”
郑晓华撇撇嘴,哼到:“是松琴啊,噢,明白了,你妹妹刚才被我弟弟闹了一下,你来报复是不是?”
姑娘不好意思地回答到:“就算是吧,他最爱捉弄人了。”
田惠姑知道儿子天性孤僻内向,很少会叫人进家做客,便招呼着这帮小姐妹们进来玩。姑娘们相互一笑,撇撇嘴耸耸肩一哄而进。因为房间小,她们很随便地找个地方坐下或者站着。郑晓华见了想走,可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不由搔起了脑袋。他最害怕和姑娘们在一起,尤其现在她们又嘻嘻哈哈地笑着,弄得他更不自然了。
田惠姑笑到:“怎么回事?你们年夜饭吃糊涂了,只是笑的笑什么呀?”
倒还是桦琴的姐姐松琴大方,她“咳”了一声,瞟着郑晓华,对田惠姑说到:“听说你家的晓华现在画儿画的很好,我们都想看看。另外还想请他帮我们画几张枕头上的绣花图案。外面买的纸样太大众化了,我们都不喜欢。”
郑晓华听了搔搔头皮想推辞,不防又有一个姑娘插嘴到:“晓华,就帮我们画几张吧。”
郑晓华一看那姑娘,不由脸红耳赤起来。只好尴尬地应到:“好吧,过几天给你们画几张就是了。不过能不能让你们满意我就不知道了。”说毕,他又朝那姑娘瞥了一眼,浑身越不自然起来。犹豫了一下后,他拿出几张装裱过的国画来给他们欣赏。这些画,他是准备在初三那天带到斯教授家里请恩师过目评审的。
姑娘们虽然不懂艺术,却也知道只要让人看了能称赞的便是好画。她们七嘴八舌,叽叽喳喳地评论着,全都翘起了大拇指夸奖。郑晓华微微一笑,收回画儿,谦虚地说到:“胡乱东抹西涂,你们不要见笑才好。枕头花样两个星期以后给你们吧。就是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喜欢那些图案。”
沈艳芬——那个让郑晓华脸红的姑娘接上口说到:“画家画出来的东西还会不讨人喜欢?你别谦虚才好。”
松琴是个活泼的姑娘。她最喜欢取笑别人。撇撇嘴对沈艳芬说到:“也不一定啊,说不定我们会不喜欢,就像我们所喜欢的东西他不一定喜欢。”
郑晓华听了,回答到:“那也不一定吧。”
“真的?”
“真的。”
松琴向其他姑娘调皮地眨了眨眼睛,忍住笑说到:“我们喜欢跳橡皮筋,你也喜欢吗?”
话音未落,姑娘们立刻哄堂大笑起来。连田惠姑也跟着笑了。郑晓华窘地搔起了头皮,不敢再吭声。姑娘们见了他那付狼狈样,愈止不住内心的欢乐,一个个你倚着我、我靠着你的咯咯大笑。
一个姑娘偶然现了放在脚边的绣花篮子,便拿过来让大家看。姑娘们的脑袋立刻集合在了油灯下,专心致志地看着品评。这个说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绣得玲珑活现,那个说富贵秀丽的牡丹刺得栩栩如生。要不,哪能招来蝴蝶?彼此之间斗嘴斗的谁也不肯认输。
最后,她们的眼光落在了一个俏丽苗条的姑娘身上,等她来做结论,因为她是这帮绣花姐妹中绣得最出色的人,这就是沈艳芬。
沈艳芬的读书成绩很好,这个晶莹溪畔只有她和郑晓华考进市重点中学。两个人不但同班,而且同桌,感情很深。后来郑晓华退学进了工厂,两人的关系才有所疏远。不过郑晓华临别之前曾收下她悄悄送的一本崭新的日记本。扉页上写着“祝君工作进步”六个字。他很感谢她的鼓励,把宋老师送给自己的一枝钢笔,同时还附了一张纸,在上面写了“愿卿学业有成”六个字作为回赠送给了她。事后他有点后悔,责怪自己一时粗心大意,不该写那么六个字给她。在古代,男子对自己心爱的女人和妻子才称为“卿”,这样的礼尚往来,不是变成了有点那么的味道吗?他很担心沈艳芬来责备自己,谁知沈艳芬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在人多的面前会赧羞而逃,只是在没人的时候才向他凝眸一笑,含情脉脉地说上几句客套话,便又匆匆地逃走了。所以他今天见了沈艳芬就脸红耳赤了。
郑晓华很喜欢这个文静诚实、端庄漂亮的姑娘。不过,彼此之间从来没有向对方吐露过内心的秘密,只是用眼神向对方传情而已。
如今,沈艳芬拿着绣花鞋,看见郑晓华悄悄地朝自己投来深情的一瞥,她不由红了脸,赶紧低下头。正巧小姐妹们齐刷刷的目光朝自己注视过来。她不由更加心慌起来。舌头打了半天的转也没出半个声音。直到松琴轻轻地揉了她一下,她才转过舌头,不好意思地说到:“这绣花鞋自然是漂亮的。关公爷面前我可不敢耍大刀。婶子是什么人?我们是什么人?竟敢不懂装懂的妄加评论?反正我们这个晶莹溪畔没有一个人能绣出这么好的花来。”
松琴听了,有些不服气,一嘟嘴说到:“话不是这么说的,婶子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要是我们也像她一样的勤学苦练,到了婶子的年龄怕比不过她?我就不信。”
田惠姑听了,立刻叫好。她笑着说到:“松琴说得对,我赞成她的说法。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你们不也是读过这课书的吗?只要记住了这句话,学什么都能成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