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石刻“青骓”作疾驰状,表现了冲锋陷阵的情景。马身中五箭,前一后四,均系在冲锋时被迎面射中的。虽是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马身后部,足可说明骏马飞奔的度。 “足轻电影,神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 前三句赞叹了青雉的神勇,最后一句说明了这一战的重要意义,青雉碎成两片,从中裂开。 最后一骑什伐赤,是一匹波斯马,毛色纯红,非常好看,是李世民在洛阳和虎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所骑的战马。 石刻什伐赤作飞奔状,身中五箭,都在臀部,其中一箭是从背后射来的,什伐赤作战时勇往直前,李世民就是骑着它生擒了强敌王世充。 “瀍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这一战,李世民伤亡三匹战马,飒露紫,什伐赤,青雉,但是却为盛唐谋了一个太平年月。 这六匹马见证着开唐血月,还让人对李世民有一个新的印象,昭陵六骏表达了李世民除了为人皇时的杀伐果断之外,还有属于人性温情的一面,一生对陪伴自己征战四方的骏马念念不忘。 生同穴,死同巢。 它本身所固有的也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承继了一种磅礴大气,积极向上的民族展精神,昭陵六骏也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追忆先祖伟业,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国宝重器。 而且这六匹马多是以突厥,波斯等外族命名的,也见证着唐朝时对于外族的开怀态度,华夏大家庭也是从那时开始慢慢消除歧视,渐渐融合的,其意义可见一斑。 苏轼为昭陵六骏提诗: “天将铲隋乱,帝遣六龙来。 森然风云姿,飒爽毛骨开。 飙驰不及视,山川俨莫回。 长鸣视八表,扰扰万驽骀。 秦王龙凤姿,鲁鸟不足摧。 腰间大白羽,中物如风雷。 区区数竖子,搏取若提孩。 手持扫天帚,**如尘埃。 艰难济大业,一一非常才。 维时六骥足,绩与英术陪。 功成锵八鸾,玉辂行天街。 荒凉昭陵阙,古石埋苍苔。” 但是如今,这昭陵六骏却天各一方不得团聚,难道不是西方侵略者的一种分割之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