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平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砍头-《神级复兴系统》


    第(2/3)页

    今生事业馀田舍,天下英雄独使君。

    解识玉珰缄札意,梅花亭畔吊朝云。’

    当时陈寅恪现在在清华大学做导师,傅斯年在中山大学当文学校长,两人在文学和史学上有很多共鸣,但是由于当时傅斯年在中山大学革新语言和历史学的新概念,想要将吧语言,历史,自然三大学科并成同一类新学科,这种做法方陈寅恪意识到不妥,所以写下这诗来提醒傅斯年。

    这诗里面的隐喻很明显,正始遗音成绝响,元和新脚未成军是指王国维代表的传统旧学术刚刚断绝,而新学还未成,这个时候贸然革新,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今生事业馀田舍,天下英雄独使君。’带有一些暗讽,就像是当年主流论英雄曹操说刘备,但是陈寅恪先生的讽刺更加直率。

    傅斯年先生在柏林留学的时候最佩服的就是陈寅恪先生的考据学,所以对他十分尊重,接到这封信之后着重反思了。

    从那个时候,陈寅恪就意识到,华夏史学和文学将会受到有史以来最大的动荡,稍微不慎,就会断送在他们这一代手里,为了避免华夏文魂的消亡,陈寅恪无时无刻不在担忧着,直到临终。

    后来十年风波来历之时,逃往香江的史学大师牟润孙寄给陈寅恪先生一本魏晋时期的史学论著,当时已经被软禁的陈寅恪先生迅的回信。

    ‘数月前奉到大著。‘乌台’正学兼而有之。甚佩,甚佩!今年失明断腿,不复能听读。敬请以后不必再寄书为感。敬颂教祺。’

    这封信里‘乌台’打了引号,有些突兀,有着明标暗喻的意思,结合陈寅恪先生当时的处境,当时红卫兵已经开始批评他了,将他的陪护护士全部赶走,在病房里贴上大字报,每天训话,让陈先生的心脏病直接恶化。

    可想而知,这个引号,到底在延伸什么。

    ‘乌台’二字,在历史最出名的,有一出‘乌台诗案’,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吓御史台问罪。

    乌台诗案就是历史上比较出名的文字狱代表性案件,就是典型的以政责文,文字狱就是一种变相的限制言论,让人不敢说真话。

    而乌台后面接上正学,正学虽然没有引号,但是也能根据前言延伸出后语。

    明成祖朱棣年间最大的文字狱案件,就是方孝孺,不但凌迟当时被称为‘读书人种子’之称的方孝孺,而且株连十族,灭了方家满门,残忍至极,只为了堵住天下读书人的嘴,让他们不敢说话。

    这种用权利来扼杀文人风骨的事情,称之为杀身殉道。

    杀的不只是人命,而是后代人的思想。

    都是权贵为了保证自身利益,或者说暂时的国家安定而对文人的残酷迫害,不谈对错,让人心寒。

    陈寅恪先生在六十七岁大寿的时候写下了一诗。

    ‘红云碧海映重楼,初度盲翁六七秋。

    织素心情还置酒,然脂功状可封侯。

    平生所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砍头。

    幸得梅花同一笑,岭南已是八年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