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增援苏北-《北洋枭雄》


    第(2/3)页

    如果要完全依赖自产的话,依靠福厂目前的产量实际上是很难满足奉军的庞大火炮需求,尤其是野战炮。

    此外由于福厂的野战炮产量太低,而相对过山炮的产量要多一半,目前奉军里多支部队已经出现过山炮比野战炮多的情况,尤其是那些混成旅更是清一色的过山炮。

    除了自产外,就只能依靠进口了,进口渠道倒是多的很,日本那边虽然不肯卖火炮给赵东云,但是还有德国人,还有法国人,英国人甚至俄国人呢,只有有钱,基本上购买火炮的难度不大。但是问题来了,赵东云没钱啊!

    经过19o6年低到19o7年中这一段时间的集中大规模外购,财政部里上能够用的真金白银基本上都已经花的七七八八了,而纸币的话外国人不认。

    这种情况下还要大规模进口的话,还真只能动用中国银行的黄金和白银储备啊,要知道这些黄金和白银储备可不是财政收入啊,那可都是储户们的钱,你要是用了就不是什么信不信用的问题了,而是**裸的直接抢劫统治区内民众钱财啊,这种事如果真干了,就是自己给自己挖个坟墓跳下去,然后还自己给自己填土的那种。

    至于近期行爱国债券筹齐的部分资金,虽然其中有一部分也是预计用于进口,但是这个进口却是用来采购各种原材料的,福厂自产武器也有很多原料、零部件无法自产的。原料方面有各种高性能的合金钢,比如制造迫击炮所需的无缝钢管,实际上就一直是依赖进口,嗯,用的还是进口水管的名义。

    零部件上有高精密的光学仪器:炮兵所用的炮队镜,这玩意别说福厂了整个远东地区包括中国、日本在内都无法自产,日本在一战前后都还要从德国进口,至于中国嘛一直要到二战末期才开始尝试性的仿制军用光学仪器。

    还有那些看似简单的零部件,比如弹簧甚至高强度的螺丝钉,这些依照中国目前工业基础能力而言是无法制造的。

    当代中国,包括历史上的中国工业展具有一种特性,那就是具备成品组装能力,甚至高端武器的仿造能力,但是缺乏基础材料的研和生产能力,你看晚清时代的中国可以自行建造数千吨的军舰,十二英寸口径以上的大口径舰炮,其他的重机枪、野战炮也都是能够仿制的,但是他们却是极度缺乏基础工业能力。

    比如福元机器厂,它们能够仿制在当代都算得上是最先进的mgo1式重机枪和克虏伯19o5年型75毫米液压弹簧式野战炮,但是他们本身其实是无法生产该炮所需要的高性能弹簧的。

    不管是福厂还是其他国内厂家,其实说造出了什么先进的机械产品,但是里头有很多的原料和零部件都是进口的。

    这种对于关键零部件的进口虽然比直接进口整门火炮价格便宜的多,但是积少成多,而且外国洋行可不管你什么情况,他们可是要一手交货一手交钱,还得是真金白银。

    因此赵东云手底下有限的黄金白银,都是需要留用在这些关键事情上的,就算还有剩余,那么也会用于购买国内不能自产的大口径加农炮、榴弹炮上,是不能浪费在七十五毫米口径的野战炮,过山炮上头的。

    如此的话,新编的第十四师、第十五师要想拥有完整的炮兵团,估计要等福厂慢慢生产到明年装备或者天上直接掉下来几十门火炮了。

    尽管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但是在赵东云的坚持下,第十四师、第十五师的组建计划还是迅得以推,面对赵东云的亲自命令,下面的各部总长们虽然感到头皮麻,但是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

    而随着这两个师的组建工作提上了日程,赵东云也是再一次对徐州前线增兵,只不过这一次增援的并不是正规部队,如今赵东云手头上也挤不出什么正规军的兵力了,他总不能在东三省和京畿地区一支部队都不留下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