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以前是皇帝说的算,如果改革后,真的实行这种体制,那就不是一个人说的算了,而是大家说的算,不仅削弱了皇权,还大大的增加了朝臣的说话的权力,国家大事都取决于内阁的决定,似乎更加民主了。 当然,民主这个词他们是不会懂得其中的意思,但在他们心里,这个词确实可以用来形容他们的心理。 张彦接着说道:“而且,每个官员都有一定的任职期限,在任期间,如果表现的非常优异,非常称职,就可以继续连任,如果并不称职的话,那么只好调任,或者贬谪。这样一来,你们人人都有机会来做内阁里的丞相,来决定国家的大事。当然,除此之外,将来,我还准备搞一个议会,专门独立于行政机构之外,负责提出建议,监督在职官员,议员并不参政,却可以对政务提出合理的建议……说的都有些远了,这些都是后话,以后再慢慢告诉你们,现在当务之急,是应该先着手实施改革的计划,自上而下的改革,先从自我做起,你们觉得呢?” 众人再次听完张彦的这一番话,心中似乎都开始憧憬自己的未来了,而且张彦将行政、监察、立法三大机构的权力分开来运作,似乎每一个位置都是比较重要的位置,而且他们将来的每一个决定,都能够决定国家的未来。 这样的做法,似乎对于他们更加有利。如果皇权真的受到限制,那皇帝就形同虚设,谁还会拼死挤破脑袋,去当皇帝? 最后,众人的心理上已经开始慢慢接受了这个既定的现实,那就是改革势在必行。 只是,在一些小的细节方面,还需要再商榷商榷,以免制定出来以后,会惹起众人的不满,和一些官员的不适应。 正在这时,一名锦衣卫从外面走了进来,径直来到张彦的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张彦听了以后,便尤为惊诧,立刻对锦衣卫吩咐了一些话,那名锦衣卫连连点头,便很快出去了。 张彦则对众人说道:“诸位,刚刚收到消息,朐县县令糜强,在朐县的港口截获了公孙恭,并且从公孙恭随身携带的行李当中发现了一份伪造的诏书,其中还有两封书信,是分别给江东的孙权,荆州的刘表的,是公孙康亲笔所写,大体是联络孙权、刘表,共同对我军发起进攻,好让我们首尾不能兼顾。这个公孙康,本王还没有去找他的麻烦,他倒是先来找本王的麻烦,幸亏老天有眼,让公孙恭落到了糜强的手里,否则的话,后果不堪想象。” “公孙康不除,辽东将永无宁日,属下以为,改革的事情应该先放一放,待平定了辽东,再商榷改革的意见不迟。”陈群道。 其余人也纷纷随声附和着,张彦道:“本王已经派遣徐盛去了幽州,这几日,应该就会回来了,等徐盛回来之后,本王再着手布置兵力,荡平辽东,将公孙氏的势力,连根拔起。至于改革的事情,就暂且放一放,这段时间里,你们也好仔细的商榷一下,如果有不合适的,可以直接去掉,将最终的方案递交给本王。” 张昭、陈群、王朗、顾雍、董昭等人都纷纷点头称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