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茶叶和香料-《太平洋皇帝》
第(2/3)页
尽管目前山穷水尽,大明危在旦夕,但身处大航海时代最鼎盛的时期,一切都有可能,朱慈煊正是因为看准了这一点,这才向皮耶耳提出通商的要求。
血腥的原始资本积累,为何就不能从东方人的手中开始?
“太子殿下打算向他们出售这两样东西?”皮耶耳端咖啡的手有些颤抖。
朱慈煊点点头,嘴角咧开了笑容,在这一刻,他心中突然横生出一种天无绝人之路的奇特感触,要知道,眼皮底下的西南地区那可是中国最主要的产茶地之一,更为有利是,中国作为茶叶的原产地,几乎独占了所有市场,放眼整个十七世纪,也只此一家,至于日后取代中国茶的印度茶,那也要等到十**世纪,英国殖民者全面占领印度次大6后,才从中国移植而来的。
垄断!一个金光闪闪的字眼蹦进了朱慈煊的脑海里。
“皮教士可以尝尝云滇的普洱茶,那可是上品。”朱慈煊搁下了咖啡杯,笑盈盈的说道。
“普洱茶?”
皮耶耳愣了愣,这个词汇有些拗口,他喊了几次才对音,不过,之后他也缓缓露出了笑容,真心钦佩眼前这个少年敏锐的商业眼光,在打量过去时,不由得高看了一眼。
“至于香料嘛...”
朱慈煊接着道:“虽然南洋地区的湿热气候对香料种植极为有利,几个月就可以收获播种,而且单位土地的产量极高,但是,短时间内,明朝还无法大量获得香料。”东方人的饮食结构比较多元,而且东南亚主要以稻米为食,对香料的重视程度不及西方人那么迫切,所以,如果大规模种植香料,其价值将不可估量,当然这也需要时间积累,眼下朱慈煊却没有这样的条件。
皮耶耳听后,点了点头,也表示理解。
“不过...”
突然峰回路转,朱慈煊又道:“我可以提供一种新型香料,产量虽然少,价值却远远高于一般香料,如果贩卖到欧洲,足可以赚取天价,而且,因为数量少,来回的路上也会少些损耗。”
“新型香料?”
朱慈煊侃侃而谈,皮耶耳却又吃了一惊。
广义上的香料就是调味品的代称,林林总总,足有几十种之多,欧洲人主要以肉蔻,肉桂,胡椒三类为主,在十七世纪早期,大航海时代刚刚开启之时,一磅的香料销往欧洲几乎与等重量的黄金同价,虽然过了几十年,香料的来源多了些,但价格也是居高不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