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抽丝剥茧-《金枝毓秀》
第(2/3)页
“除去深居后宫的赵皇后,朝中与太子交好的大臣不在少数,若说与太子亲近的…”沈钧细细斟酌着,突然抬眼道,“会不会是莅安侯赵侯爷?他表面上虽已经不理朝政,野鹤闲云,但其实一直在暗中相助。再怎么说,太子也是他的亲侄子,他真的能做到两袖清风,不闻不问吗?”
“赵侯爷这个人我虽接触不多,但可以看出他心境沉稳,性情悠然,一年中有大半时间都在外游山涉水,或是在家中闲庭信步,对朝政之事鲜少挂心,看起来并非装模做样。”高珩面色严肃道,“况且若真如你所说,我想不通的是,他为何要刻意制造这种假象,而不是光明正大地出面辅佐,毕竟舅舅帮侄子,合情合理。除非他这么做,有什么不得已的理由。”
高珩话到嘴边突然哽住,眸色深重:“又或者,我们根本就猜错了人。”
“哎呀,你们就先别猜了。那个人既然在暗处躲了这么久,岂会轻易暴露身份?”
程金枝虽然对朝堂之事所知甚少,但如今听闻高珩和沈钧的对话,也略略了解到一二,于是语带急切道:“现在当务之急是先把寒清救出来,既然你们都怀疑这件事与太子有关,那陷害寒清的多半就是他。”
“可我们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太子与此案有关。”高珩神情凝重,“只有从他的身边之人入手,压制住太子的左膀右臂,对症下药,让他自乱阵脚,才能找到突破口救人。”
“那就试试看这个办法。”
程金枝灵机一动,眼眸微闪,先行走到了书案前。
“你们现在能确定,这个人就在文武百官或者皇宫之中吗?”
她拿走镇尺,将纸张摊平,认真地看着高珩。
高珩见程金枝一本正经的样子,并不像在开玩笑,因此如实回道:“嗯。朝堂风云莫测,如果这个人没有一定的权力和手段,是掌握不住大局的,所以应当不会是平民百姓或江湖谋士。”
“那好,你们现在把心目中最有可能的人和最不可能的人都分别列出来。”程金枝将笔递到跟前,见高珩和沈钧有些惊讶地看着自己,便催促道,“别想了,快列呀。”
高珩看了程金枝一眼,接过笔思虑片刻,行文流水之间,很快就拟出了两份名单。
程金枝和沈钧围上来定神一看,只见在最有可能的名单中,从莅安侯赵信之开始,依次是赵皇后,右卫大将军林康,户部尚书魏延,礼部尚书谢韫,共列出五人。
而在最不可能的名单中,自屠灵司长司岑风起始,依次为刑部尚书崔令飞,兵部尚书韩骄,左卫大将军陈复,到靖国公程衍,也一共列出了五人。
“莅安侯刚才你们已经分析过了,那就先排除。”
程金枝说着,拿笔划去了赵信之的名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