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明集之祸-《永世皇朝》
第(3/3)页
什么是“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座从没生过盗窃案的村庄,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小偷,偷走了一户人家的东西。在这之后,这座村庄就知道了“偷”这个概念。在知道这个概念之后,人们先的想法是提防小偷,免得再次受害。这座行为是无可厚非的,但它却会让“偷”这个概念一直延续下去。
原本这座村庄里是没有小偷的,但这不代表村里都是心地善良的好人。一家三口尚且各有不同,更何况是一座村庄呢?一旦有符合条件的人遇到了盗窃的机会,已经知道“偷”这个概念他就有可能成为小偷,这样一来,村子里就会生第二起盗窃案。同理,只要“偷”这个概念还在,村子里就可能出现第三起、第四起、第五起盗窃案。
而偷过一次的人,有很大的概率去偷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这样一来,“偷”这个概念在村民的脑海中就会越来越深,直到他们对盗窃事件习以为常,不认为这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那时“偷”就不再是一种概念,它会变成村民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会习惯小偷的存在,把各种本该不存在的各种防范措施当成理所应当的事。
本可以随意存放在家中的财产,必须找个安全的地方藏起来,费时又费力,但人们却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本可以随意挂在腰间的钱袋,必须藏在怀中,还要时刻警惕扒手,浪费不少精力,但人们却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本可以在晚上大开的门窗,必须装上坚固的防盗措施,浪费资源和人力,但人们却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盗窃行业,起初是战战兢兢,然后是习以为常,最后变得厚颜无耻,偷不到就明抢,这样一来“抢”的概念就出现了,然后又是“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
人类的自制能力普遍较弱,因此这种展如果没有外力干预,几乎是不可逆的。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崩坏往往起始于一个不起眼的点,它慢慢累积,直到量变产生质变,崩坏就产生了。
所以聪明人喜欢从源头解决问题,争取在问题没生之前就把它解决,而非是在问题生后再想办法解决。既然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那么只要在有“一”的时候,想办法把这个“一”消除掉,二和三不就没有了吗?没有了二和三,更大的数字也就没有了。
对于爱尔特王国而言,朝昕国的这次宣战算不算是“一”呢?也许是,也许不是,不是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但哪怕“是”的概率只有百分之一,国王也不敢赌。明集人的国际声誉摆在那里,他们的名声比喜欢抢掠的安威克人更臭,而且谁也摸不准他们的脉。
这次朝昕国能用邻国不借道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理由向拜伦斯王国宣战,谁敢保证其他明集人国家不会用同样的理由向爱尔特王国宣战?朝昕国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明集人为了打仗可以不择手段,这样一来谁敢相信他们呢?
所以最终,国王选择站在拜伦斯王国这边,和他们一起对付明集人。格瑞那句“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入了国王的心,那个坏疽的比喻则是让他生出了将明集人从世界上彻底铲除的想法。
最后格瑞也没和国王说坏疽该怎么治,因为他知道国王已经有了主意。其实消灭明集人并非难事,明集人本来就已经声名狼藉,只要能找个机会让各大主要种族联合起来,明集人必然会被灭种。
但想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国王不是个理想主义者,所以他并不打算去实践这个计划。他是爱尔特人的国王,他只需要对爱尔特人负责。铲除明集人符合爱尔特人的利益,但他不会在这件事上打头阵。如今伊利比人和明集人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由于战争尚未开始,谁也不知道哪边会占优势。一旦有第三方势力加入,成为了明集人的敌人,局势就会变成两族打一族,胜利的天平会倒向明集人的敌人。
到时候爱尔特王国可以顺势加入战争,在敌人的敌人的帮助下消灭明集人——只要国王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格瑞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