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精车锥套-《天工系统》
第(2/3)页
下面就是锥孔的精车,这也是加工锥套的最大难点。加工出来的锥面,不仅要保证锥度和锥轴完全一致,还要使锥面达到o.4的粗糙度。这就对加工工艺的安排,车刀的刃磨,和手的协调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了。
为了保证两个锥面的贴合度,杨辉前面车完锥轴,就一直没有去动小拖板的角度,就是为了现在车内锥面用。这样车出来的锥度,跟锥轴的贴合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粗糙度的问题跟车锥轴时是相同的,凭着杨辉比常人高三倍多的身体属性,又有着系统车刀和三维魔眼的辅助,再加上车锥轴时摇小拖板的经验,相信难度也不是很大。
换好反9o度镗孔刀,杨辉将主轴转升到每分钟45o转,然后主轴控制杆向下按,主轴反转。再将小拖板向后摇到底,对了一下刀,中拖板向前进了1mm,试车了一刀。
“嗯!不错,角度没变。”
杨辉凭着三维魔眼,很轻松的就判断出了加工面的角度,跟锥轴锥面的角度完全一致。
中拖板再进3.o2mm,杨辉打算一鼓作气,一刀将锥面精车成功。
“滋滋滋滋滋……”
有着系统宝刀的强力保证,不到一分钟,内锥面就一刀成型。松了口气,提上主轴控制杆停下车床,摸着滑手的锥面,杨辉满意地笑了。
也不停歇,杨辉用14的开口扳手松掉小拖板上的四个螺母,将小托板扳正,再锁紧。转动刀架,调换到9o度外圆精车刀,开始车外圆。
外圆的表面粗糙度,图纸要求是3.2,不是太高。5mm的加工余量,杨辉打算一刀到位。
“滋滋啦!滋滋啦!……”
金正刃磨的9o度外圆精车刀,还是一贯的好用。铁屑卷成一根,直直地顺着排屑槽飙向刀架后方。杨辉学着金正,用铁钩一敲,铁屑就断落在了车床底板中。
车好外圆,倒了个c2的角,杨辉就卸下了锥套,准备掉头将总长车到位。
金正的车床很好用,不管是从拖板的灵活性,还是三爪卡盘的同轴度,都保养得很到位。掉头车端面时,校正非常的顺利,端面很快就加工完成。至此,这套套模算是彻底车好了,剩下的碾磨,就要到淬火后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