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若是制造出一块小小的电池,能够让人用一辈子,那还了得?别人爽是爽了,但是,卖完一次就不卖了,那么星空公司怎么赚钱? 明显不太适合嘛。 所以,谢东不打算研那么长,仅仅一年半载或者两三年,就足够了,这样,电池还是一次性产品,用完不能额外充电,只能重新向星空公司购买。 当然,大功率的也可以做。 例如,可以提供在货轮上、火车上、坦克上、甚至用在航空母舰也可以做,面积大一点、功率提升一点、存储量多一点,最好能够让一艘航母开上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用完就得重新购买,这样最好不过了。 这样,星空公司既能赚钱,又能解决地球上的能源问题,实现双赢效果。 如意算盘,打的噼里啪啦的响,但是能不能做还得看情况,另外,外部能源接入的问题,也需要解决掉。 例如,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和托卡马克等等。 若是有可能,谢东会把它造出来,在小咿呀的资料库中,确实有可控核聚变的制造技术,只不过时机不成熟,他还不打算拿出来罢了。 先做电池,用现有的高压电进行充电,一次性产品,十分钟,两年,性价比会比想象中高。 这样,谢东开始疯狂的投入研究,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中度过,几天后,星际战场重新开门,他又进去了一次,不过并没有大规模探索,仅仅只是去把漏掉的东西,全部重新捡回来。 毕竟他上次捡的东西,涉及到几台能量块维修机器人,他需要它们芯片中的程序。 与此同时,李春义也给他送来了一部分的石墨烯研究技术,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事到如今,李春义给他的石墨烯研究技术,其实作用已经不大,之所以向他要这些资料,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毕竟,若是没有任何资料铺垫,你赤手空拳的,就摸索出石墨烯级电池,说起来不仅仅谢东自己不相信,其他人更加不可能相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