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工程师的作用-《红星之钢铁咆哮》


    第(2/3)页

    想到这儿,秦朗画了一套草图。

    “致本先生,您看这一条日产五吨的生产线,需要多大的投资,具体的设备又应该从什么地方进口?”

    侯德榜只觉得脑子里一片混乱,半天才把思路理顺。他看了一下秦朗的草图,又在心里进行了一次估算。

    “司令,最贵的恐怕是这个冷却塔,如果日产五吨的话,这个设备应该需要四十万大洋,还有包装的锡箔纸,也可以使用硫酸纸。我个人建议用锡箔,毕竟这边树木缺乏……。”

    听着一阵后,同样头昏脑涨的秦朗,总算知道自己需要投资14o万大洋。而且生产线能够做到日常8吨,而轻工业局的资料显示,每千克能有1.8美元的利润。

    “干了!”

    拿着一张条子,侯德榜茫然的走出办公室。今天好像来谈的是解决化肥厂产能不足的问题,怎么最后自己成了人造黄油厂的总工程师,而且还有了个化工工业局总顾问的头衔。当然最离谱的是高达15oo大洋的月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带着一连串的问号,侯德榜晕乎乎的走向化肥厂。

    “秦司令说的对,倭寇已经虎视眈眈,华夏应该做拼死一战的准备了。”

    看着他急匆匆的背影,范旭东走进了秦朗的办公室,然后立即说道:

    “不用客套!秦司令,我们没有时间浪费。您着重建设煤化工系统的建议,确实符合华夏的国情。不过有一点我不是很清楚,很多产品在市场上很容易得到,价格也不算昂贵,为什么还要在建厂生产?如果把这这些设备全部建成,最后需要到将近5ooo万大洋,虽然它们是在今后的十年逐渐注资,但是也太浪费了。”

    秦朗说道:

    “我在湘赣红区的时候,主席经常说一句话,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现在华夏的态势十分恶劣。眼下英美法陷于经济危机,现在是有心无力,现在除了谴责之外,根本无法制衡倭国。而且因为鬼子海军的封锁,这段时间天津到岸的商船每月只有1万3千吨,这是何等恐怖的数字。今后完全断绝都有可能,到时候我们从哪里购买这些材料?”

    范旭东的额头皱成一个川,他指了指北面。

    “苏联怎么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