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只是一笔生意-《重生电子帝国》


    第(2/3)页

    因此泛林公司的这台lam-ma1光刻机只能算是过时的低端产品。市面上其他公司的同类成熟产品并不少。而泛林公司初入光刻机行业,还没有任何知名度,自然很难说服客户采购自己的产品。毕竟即使是泛林公司的这样一台略显过时的光刻机,售价也在100万美元以上。

    按照李轩的打算,前期的这些产品最大的用途就是实现技术积累。他之前和林杰屏都有远大的雄心壮志,两人对泛林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沟通交流时。从未奢望过公司能在几年内就实现盈利。

    但如果泛林公司的产品可以销售到内地,这个情况又完全不一样了。别看lam-ma1只达到七十年代中期的技术水平,但国内现在根本没有能力实现,商业化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的能力。实际上在另一个时空中,直到三十年后的二十一世纪,国产光刻机的技术水平也才堪堪达到现在这台lam-ma1的水准。

    国内没有同水准的技术,而对外采购又受到封锁的情况下,半导体设备在内地完全可以说是买方市场。之前742厂从日本东芝公司引进设备和技术,建成一座完整的电视机集成电路生产线,总投资高达6600万美金。

    那是一座3英寸的晶圆厂,而东方半导体公司不久前刚刚在在台湾建成投产的一座规模更大的3英寸晶圆厂,总投资还不到4000万美元。虽然生产数字芯片和生产模拟芯片的设备并不相同,但电视机芯片并不是什么高精尖的产品。

    可以说742厂绝对是被东芝公司当作肥羊狠狠宰了一刀,但他们还被宰得心甘情愿。因为除了东芝公司之外,其他公司并不愿意向中国提供相关的技术。

    李轩明白了虞有橙的想法。如果东方电子公司出面协助内地建设一座全新的晶圆厂,不但可以从中大赚一笔,还能够顺便推销泛林公司的新设备。除了新研发完成的光刻机之外,泛林公司的另一个研发重点是晶圆制造设备。

    这两部分可以说是一座晶圆厂中最核心的设备。如果由泛林公司提供主要设备。再由东方半导体公司提供生产技术支持。如果运作得当,整个东方集团在这个项目中,收获一两千万美金的利润根本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东方公司还能借此收获内地方面的好感。

    想到这里,李轩不由有些动心了。但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是美国政府的出口限制。这才是决定这个项目能不能实现的关键。

    “你先别急着答复内地方面,这件事我们需要从长计议!首先,我们必须得先弄清楚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的红线。如果3英寸、5微米的技术水平,不在严格禁止的技术名录之内,我们才能开始下一步运作!”李轩对虞有橙说道。

    虞有橙点了点头,赞同的说道:“不久前,里根政府刚刚向国会提出,希望给予中国“友好的非盟国”待遇。我觉得中美关系接下来很可能会进入蜜月期,这才觉得我们可以尝试推动一下!”

    李轩不由有些惊讶的看了虞有橙一眼。露出几分赞许的微笑。虞有橙的成长速度远比他期望的要快,对方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不再是以自强技术员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而从一个上位的管理者角度,从更宏观、更高层次去考虑一个问题。

    比如关于协助内地兴建晶圆厂的事宜,虞有橙能很快就联想到帮助泛林公司实现技术输出,还能从国际政治敏感变化中,敏锐地捕捉到潜在的机遇。

    这让李轩非常高兴,东方研究院作为整个东方集团最核心的资产之一,他的掌舵人除了要有足够的技术水平,能够洞悉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之外。还需要在企业管理、市场分析等方面拥有同样出色的综合能力。

    “这件事干脆就交给你来具体负责,我会让韩鹏和张仲谋全力配合你!咱们公司这几年在美国政界也是洒了不少钱的,也是该给那些政客们找点事做。不能让他们光收支票,不出力干活!”李轩笑着说道。

    他在民主党和共和党内。都结交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关键人物,由东方电子公司来帮助内地运作这个晶圆厂,通过美国政府审批的可能性还真的非常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