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副国级贵宾-《重生电子帝国》
第(2/3)页
正如李轩之前所预计的一样,尤德爵士年初到香港,面对他的就是汹涌的民意。因此他在对香港市民首次阐述自己的施政纲领时。就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就港府的教育、工业、民生等方面的政策,做出了一系列的承诺。
比如将加大力度支持香港工业的转型升级、又比如将继续推进香港的高等教育建设等。另一个时空。英国人在完成香港问题谈判后,就一改之前的殖民作风,开始大力扶持自由-化思潮。特别是九十年代初,末代总督彭定康上任后,用一系列手段加快所谓的香港民主化进程,给后来接手的内地政府带来极大的麻烦。
而在八十年代前。香港作为一块殖民地,这些声音都是被极力压制的。港英政府最希望的是。所有华人都做温顺的二等公民。李轩在收购亚视后,就有意提前唤醒香港人的公-权意识。让殖民政府也感受一下民-主的威力。
可以说李轩选的这个时间点非常好,中英谈判的大幕即将拉开,港府并不敢过狠的压制民意。因为香港市民的支持,是撒切尔未来与北-京谈判的一张重要底牌。而李轩恰好可以通过亚洲电视台,这一香港最重要的传媒渠道之一,营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氛围,从而迫使港府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自己的政策。
比如港府将会在下一个年度的财政计划中,加大对港大和中大的拨款,支持两所大学增加电子学系的招生学位。此外港府还决定将要拨款2000万港币,在沙田和大埔成立香港高新技术孵化园,支持港人的创业热情。政府的参与扶持对产业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李轩的个人力量再强大,也不可能代替政府的作用。
而如果查看尤德的履历,他几十年的工作来从未跳出过外交领域,根本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唐宁街之所以选他来接替麦理浩出任香港总督,就是看中他在1974年到1978年担任过驻华大使,是英国外交部中有名的中国通。
尤德来香港绝不是为了把香港建设的更美好,而是为了借助他的外交经验,帮助撒切尔内阁更好的与北-京周旋。所以如果没有强大的民意在背后推动与逼迫,这位尤德总督主动施政的意愿不会太强烈。
除了亚视之外,李轩在过去的一年中收购了《信报》的40%股权,收购了《明报》的20%股权。李轩与两家报社的创始人,林行知和金镛两位先生都有过私下的交流。李轩入股两家香港最严肃、公信力最好的中文报章,并不会直接参与管理,但亚视与两家报社,在许多新闻热点题材的报道中都会形成步调一致的默契。
同时李轩正准备全面私有化,香港的另一份严肃的英文报章——《南华早报》。他的谈判代表,已经快要与《南华早报》的最大股东汇丰银行达成收购协议。《南华早报》是上市公司,李轩的收购团队接手汇丰银行手中的股权后,就会向所有股东发出全面收购要约,然后向港交所提出撤销上市的私有化申请。
这时“美人鱼号”终于停靠在皇后码头,布什一行人走出船舱。李轩和老布什已经是老熟人了,两人亲切的握手寒暄了几句后,李轩就把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布什身旁的另一位带着金丝框眼镜,头发有些微白的老人身上。
“隆主席你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特意来香港参加我的婚礼!”李轩非常诚恳地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