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收获-《重生电子帝国》
第(2/3)页
其次,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我们的要求!我在这里得先给谢部长您提个醒。我们东方电子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质量把控章程,相比于内地的标准要苛刻许多。许多你们认为合格的产品,可能会被我们的质检员当做残次品退回去。
所以如果内地的企业准备参与东方电子的采购招标,一定要按照我们给出的质量标准进行供货,否则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最后一点自然是价格,优中选廉是每个企业在采购时都会遵照的原则。毕竟我们要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嘛!”李轩逐条细致的解释道。
内地有一个香港所没有的巨大优势,就是它有门类非常齐全的工业体系。例如电子工业绝大部分的零部件国内都能生产。唯一需要担心的是质量性能过不过关,以及能不能大规模廉价生产的问题。
接下来这几年。香港工业北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随着特区的开发,内地许多电子企业也纷纷南下。深海特区刚刚规划出的上埗工业区,几个月时间就已经有多家大型国营电子厂决定入驻。四机部和深海特区有意依托毗连香港的优势,把上埗工业区打造成一个电子产业集聚地。
虽然欧美对国内的封堵正在逐步放宽,但这毕竟需要一个过程。在八四年之前,内地进口许多电子元器件都需要向巴统委员会申报审批。而深海特区依托毗连香港的优势,可以绕开这些限制,通过灰色渠道大量走-私电子元器件。
在整个八十年代,特区政府对此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至于这个糊涂账,在上埗工业区逐渐转型发展成华-强北电子市场之后,依旧是困扰的重大难题。
华强北市场卖出去的山寨货,有许多零部件都是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口的。厂家根本拿不出原材料的采购发票,去抵扣增值税,想要赚取利润只能在偷税漏税上下功夫。同时水货零部件没有保修,质量层次不齐,使得山寨产品成为低端劣质的代名词。
李轩大哥所在的和乐堂就有一家贸易公司,专门与大陆某些对口公司进行合作。按照对方的需要,从国外采购各种电子元器件,再从香港通过快艇把货运送到指定的接头地点。这样一条内外结合的灰色渠道,几十年经营下来早已经扎根很深,以至于深海特区政府在二十一世纪花费了大量精力进行打击。
当然,这些都和李轩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也没兴趣参与这种生意。深海特区无疑是整个八十年代全中国电子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方,东方电子自然希望从这里汲取营养。
与国外不同,内地产业聚集靠的都是行政部门的引导。比如国营电子厂之所以纷纷南下来深海特区设厂,也是主管部门四机部在背后推动的结果。香港的电子工业现在有大大小小近千家工厂,东方电子不敢说自己完成了全部的整合工作,但至少已经把一大批公司纳入到自己的产业链计划中来。
从今年开始,东方电子就已经逐步推动体系内的外围企业向特区转移。毕竟随着地价、工价的飞涨,香港发展制造业在各方面的先天不足已经越来越明显。比如东方电子准备合资筹建的显像管厂,就没考虑过在香港选址,而是直接把目光瞄准了深海特区。
未来的中国可是世界工厂,内地廉价的人力资源,无论是生产制造,还是技术研发,都能给东方电子带来很大的好处,比香港这一城之隅更有优势,李轩自然要提前布局。而与分管电子工业的四机部打好关系自然是有利无害的。
“那我可得通知一下国内的企业,这种家门口赚外汇的机会可不能错过了!”谢立笑呵呵的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