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章 长老们的底气-《明末球长》


    第(1/3)页

    长老会最大的底气,绝非先进的科技,那是底牌。

    也更不是什么提前知道的诗词歌赋,历史走向,那只是道具而已,历史走向会改写,诗词歌赋其实不值钱。

    他们最大的底气在于,不求人。

    长老会对于这个世界的既得利益者,无所求。

    他们不需要这些既得利益者的金钱,因为长老们名下就有世界上最大的金矿。

    他们不需要这些既得利益者的歌功颂德,因为他们就是新时空最强大的鼓动者。

    他们不需要这些既得利益者奉献上家族中的美人儿,因为他们就是寻找调教美人儿的专家。

    他们不需要妥协和让步,只需要等待时机,平推过去就是了。

    但长老们对于民间有所求。

    普通百姓家庭出身的孩子,组成了长老会军队的核心部门。

    这些壮男壮女组成了核心的劳动部门,更别说,这些男男女女拥有的聪明才智,迟早会成为长老会征服世界的臂膀。

    当然了,长老会的另一个刚需,对于物质与精神文明文化产品的保护,还是非常重视的。

    这就是一个延续多年的计划,就好像制度建立起来后,一般劳动力只有普通颜色的牌子,而有点手艺的人,也就是收编后可以作为手艺人开始为长老会创造财富的人,而越珍惜,越是长老会不会的东西,等级越高,比如后世失传的剪纸技术,长老会的人不懂,因此直接牛气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当铺做事的伙计,发给绿色的牌子!送移民点待分配。珠宝店的经年老师傅,擅长雕工,发给蓝色精良级待遇牌,全家送天津卫手工艺人才中心。买卖调教瘦马的王干娘,发给橙色待遇牌,要保证营养与待遇,下一班运输船到位,安排单独舱室,运往帝都听用了。

    不过对于这件事,只要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之后,长老会甚至不再像以前那样着急了,不需要亲自动手,在世人看到了长老们喜欢这些杂学之后,自然而然的便会有人开始拍马屁,并且逐渐的形成了社会共识,再加上他们通过努力,已经在帝都架构起来一个比较接近于现代的教育体系,长久下去之后,中华国便能源源不断的培养出属于中国人的工业体系,使得中国人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当然了,这种保护工作也不是无脑的保护,那些封建糟粕之类的玩意儿长老们是看不上的,但是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外,长老会也还需要利用现有人才,去摸索未来出现的东西,比如相声。

    虽然前期有不少能工巧匠和手艺人都拿了帝都的补贴开始美滋滋的过日子,各地戏班子搞出来的新剧目也很有看点,而且下一步长老会还会逐步的搞出相声、小品、歌剧、魔术之类的形式,但是单有这些东西还远远不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