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千古罪人-《大明海风》


    第(2/3)页

    哪知徐阶却呵呵笑了起来,开口道:“我还没那么小家子气,国库空虚,几百万两的亏空填不上,早晚还要加赋于民,南方北方,江浙两淮,都是我大明的子民,只要不饿死人,不激起民变,江浙的百姓苦一两年,却能补我大明的元气,这笔帐还是能算明白的”。

    小天忙开口道:“我可以保证,如果粮食不够吃的话我可以大量从吕宋和三佛齐买入,一定保证江浙百姓粮食充足”

    哪知徐阶又笑了,开口道:“我反对,并不是因为这个,你年纪小,又没做过官,有些事看不懂,也并不怪你,我大明四品以上的官员几乎都做过翰林,是有道理的。

    小天连忙道:“请阁老赐教”

    徐阶道:“之所以当官之前先修书,目的就是观政,看几年,学几年,再放下去几年,回来,就是个合格的官了,哪些事能做,那些事不能做,应该怎么去做,心里也就都有数了。怕的就是擢升高位,出现像你这样的情况,好心却办了坏事”。

    小天还有些不服,徐阶继续道:“我问你,北宋王安石变法,其中大部分的政策都是好的,出点也是为民为国,为什么就是推行不下去呢”。

    这在后世高中课本上都有标准答案的,小天开口道:“是因为反对力量强大,触碰了当权者的利益,另外,变法到后期,其中的漏洞以及不合理的地方被放大,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到最后,变法干脆变成了党争”

    徐阶道:“你说的都没错,可是为什么,反对变法最主要的领袖是司马公,而司马公推翻变法后,受百姓爱戴,朝野尊敬,家家户户都供奉了他的长生牌位,难道,只因为他写了本资治通鉴么”。

    小天:“这个。。。。。”

    徐阶道:“我来告诉你吧,因为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好的,方法也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却是不好的,法令出了京师便走了样,而且一天三变,让百姓无所适从,下面的人在执行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没个人的理解,也都有每个人的利益,这才苦了百姓,以至于当时许多百姓对王安石视若仇寇”。

    小天这下明白了,开口道:“阁老的意思,改稻为桑会变成另一个王安石变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