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章 格兰芬多,加十分!-《次元寄生》


    第(1/3)页

    听众的表现,对于赵老师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困扰,接着说道“道教对于人的死亡有这样的说法,人死后,阳魂轻清,上至于天,阴魄重浊,下至于地。笔  趣Δ阁Ww』W.『biqUwU.Cc

    换句话说,就是个体的消亡使其他有机物和生物总体的无序性增加了,同时让天地这个系统的无序性则获得了减少。

    从两仪,三才,五行的角度来看,阴是增加无序性,阳为增加有序性,扩大到人与万物的互动之中,则会出现下列的四种模式。

    天地系统中存在的万物,与特定个体人存在的熵增熵减互动大致有四种。

    使我的无序性增加的,也就是不利于我的。

    使我的有序性增加的,也就是有利于我的。

    我能使其无序性增加的,也就是我对其不利的。

    我使其有序性增加的,也就是我对其有利的。

    阴阳与三才,通过四类模式,就够成了五行相生相克的模型。这些不是这节课的重点,留待以后再讲。”

    听到这句,在场的盟友们无不舒了一口气。

    难道这漫长的精神电疗就要结束了?

    当然不可能。

    赵老师马上便打破了同学们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熵理论中,还延伸出了另外一个理论,也就是热寂理论。

    无意识的物质,只会不断的熵增,扩展到整个宇宙之中,展到最后,整个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实现惰性平衡。

    那么我们作为有意识的人类,也就相当于解药了。

    不过从另外一个观点来看,如果将我们的宇宙当做生物个体来说,我们的宇宙同样需要不断汲取负熵来维持存续。

    这也是道家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观点,人体可以被视为一个小的天地,那么天地也能够被视作一个大的人体。

    那么我们这些有意识的人类的出现,是否是整个宇宙为了维持这个天地系统继续存在(如果把宇宙)而产生的必然现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