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两条沙船-《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第(2/3)页
吴以恒大声喊道“都给我把武器拿好了,没有确定身份,就不能放松。万一是倭寇,海盗冒充的呢,一放松,损失就大了,先把船锚拉上来。”这名船长也是朱府出来的,但是当水军的船长毕竟是第一次,难免有些紧张,一紧张就会失误。
船锚很快被拉了上来,此时瞭望手喊道“我军的一艘海沧船和苍山船上前接应了,没有发生战斗,是自己人。”此时朱厚炜抢了船长手中的望远镜站在船头也看到了这一幕。
朱厚炜对着吴以恒道“毕竟是新兵,慢慢来吧。水军不是短时间就能练好的,要想时间短,那就只有航行,战斗了。”吴以恒点点头,知道这次新兵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
众人上了渔船,然后回到岸上。福船则是先往码头驶去,如果确认没事的话,再直接前往登州,完成训练目标。
到了岸上,马车早就在这里准备好了,于是众人乘着马车前往码头。
马车上,小丫头扁着嘴道“怎么不是倭寇,不然来了让他们回不去。”朱厚炜瞪了她一眼道“战斗会死人,敌人死多少我不管,但是我们这边要是有了伤亡那就令人心疼了。”小丫头紧着问道“二哥,好多人都在说倭寇怎么怎么厉害,什么刀枪不入,凶残无比,身高八尺,是不是真的啊。”
朱厚炜笑了笑,说道“你听谁说的啊,倭寇哪有那么厉害。只要是人,就不可能刀枪不入,至少碰到火枪不可能,还有如果身高有八尺,那肯定不是倭寇。不过,凶残倒是真的。至于到底什么样的,我也没见过。”
船坞离着码头不过5里远,很快就到了。一下马车,朱厚炜一行人都愣住了。放眼望去,都是人,或者说是难民,正在从两条沙船依次走下,来到码头,然后继续往前走着。
这些人大概有1000来人,男女老少都有。不然也不会用两条600吨的沙船来运了。朱厚炜转头问了吴以恒“你们去外地招工了?”吴以恒也是摸不着头脑“没有啊,现在在外地的就是去江南,福建等地招募船匠的啊,没有招工啊。”
此时,从船上下来几个水陆营的人,虽然穿着平民的衣服,但是朱厚炜和吴以恒都认识,也是朱府第一批学生。估计在沙船上看见朱厚炜他们了,一路小跑,从难民队伍旁边跑过来,一下子就到了朱厚炜身边。立马跪下施礼“参见福王。”这时,小丫头从吴以恒背后走了出来,咳嗽两声,引起了跪在地上3人的注意,于是急忙说道“参见公主殿下。”小丫头也不客气,直接问道“大力,狗剩,来宝,你们从哪里招来这些难民啊,对了,快起来说话。”三人脸上一阵尴尬,因为这个名字好久没人叫过了,他们现在分别叫朱远,张奔,过诚志。这三个就朱府第二批的,朱厚炜和小丫头对这三个都认识,因为朱远和他们两个说起来还有点血缘关系,他的祖宗是朱元璋的第七子,和明成祖朱棣是亲兄弟。可惜到了他爷爷这一辈就已经家道中落,朱远更是失去双亲。作为朱氏子孙,除非家里还有人有爵位,不然生活是很难的。朝廷只会发很少的银粮,根本养不活一家几口,但是朝廷又规定,朱氏子孙不得为四民。也就是他们不能出去谋生,种田,做官,经商,做工都不行,所以才说他们的生活很悲惨。
三人站起身来,朱远开口道“这次到了龙江造船厂,那里早就荒废了,只有旁边一个村落,说是当年造宝船从各地招来的能工巧匠。后来船厂荒废了,到了他们这一代,就剩这么多人。村长说村里大部分的男丁都知道一些造船的手艺,但是没造过船。村长还说让他们到天津来也可以,但是要整个村子一起来,少一个人就不行,没办法,就叫了登州营的两条沙船把人给送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