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五大名窑-《带张彩照回明末》


    第(2/3)页

    “你先请。”赵国华说着,跟着陈四海走了进去。

    进了大门,走进园子,到处植有花木,一股股花的幽香在夜色中散,花草从中,一栋栋房屋,窗口的点点灯火映照在夜色中,,一条条碎石小路从花草丛中蜿蜒穿过,园子里建有数个亭子,几座精致的小桥连接着几个荷塘,桥下水流潺潺。

    “天上神仙府,地上宰相家。此园布局精巧,曲径通幽,匠心别具,显然是名家巧手的杰作,陈掌柜这个园子,我看比之宰相府也不逊色啊。”赵国华赞叹着说道。

    “哪里哪里。赵将军说笑了。”陈四海谦逊的说道。

    此园子是他请苏州的园林大师来设计的,其中也参考了他的一些意见,这个园子建好后就引来了许多人的参观,凡是进过这个园子的人,没有不夸赞的,论精美和雅致,在福州的私人庄园里,可以说排得上前三位。

    进了花厅,几个丫鬟献上龙井香茶,便躬身退了下去。

    赵国华和陈四海坐在桌子两边,牛欢等人站在赵国华一边。

    “吱”的喝了一口茶,陈四海说道:“赵将军,熊大人就任五省总督后,围剿流寇还顺利吧……”

    “从目前来看,还算顺利。”赵国华说道。

    “好。顺利就好。赵将军跟着熊总督,以后必然前途无量,飞黄腾达。”陈四海笑着道。

    想到以后因为张献忠的复叛,熊文灿因此而被斩的悲惨结局,赵国华不愿再谈论这个话题,于是转了个话题说道:“陈掌柜,听熊大人说你是做瓷器生意的,肯定对瓷器有研究不知可否为我讲一将瓷器的知识,好让在下长长见识?”

    这话搔到了陈四海心里的痒处,他笑了笑,说道:“赵将军,说别的,我也许还说不好可是说起这瓷器,在大明,我最少可以排的上前十名。”

    “那就请陈掌柜赐教,我洗耳恭听。”赵国华笑着说道。

    能在一个四品军官面前卖弄一番,陈四海心里十分舒坦,他喝了口龙井香茶,开始讲起瓷器的知识来:“要卖瓷器,先要懂瓷器,瓷器自东汉以前就有,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多为青瓷。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隋唐时代,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产生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五代瓷器制作工艺高,属北瓷系统的河南柴窑有“片瓦值千金”之誉。柴窑是后周柴世宗官窑,传说周世宗要求(瓷库)柴窑生产瓷器“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雨过天青云***这般颜色作将来”。但至今尚未见到柴窑传世品或实物。南瓷系统以越窑“秘色瓷器”著名。”

    说到这里,陈四海有意停顿下来,看了看全神贯注在听的赵国华,他满意的笑了笑,又继续说道:“到了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宋代瓷器以各色单彩釉为特长,釉面能作冰裂纹,并能烧制窑变色及两面彩、釉里青、釉里红等。景德镇因宋景德年间为宫廷生产瓷器得名。所选瓷土必白埴细腻,所制瓷器质尚薄,色白如玉,善做玲珑花。元代瓷器盛行印花瓷及五彩戗金。”

    听他讲到这里,赵国华问道“听说瓷器以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为最好,是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