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杨嗣昌奉诏出仕-《带张彩照回明末》


    第(2/3)页

    杨嗣昌听了,十分激动,他躬拜道:“陛下,臣知道陛下操持国事的艰难,也想出来为朝廷效力,朝廷的礼制又不能不遵守,所以还请陛下恕臣抗旨之罪。”

    “爱卿勿虑,联知道你是一个大孝子,你曾三次上疏请求辞职,以代父罪,这事又有几人能做到。对父母孝的人,才会对朝廷忠。卿何罪之有”崇祯微笑着道。

    君臣一番客套后,气氛热络了起来,于是君臣俩就闲聊起来。

    崇祯随口道“爱卿,你丁忧在家有一年多了吧,不知每日在家忙些什么……”。

    “启禀陛下,臣在家里除了写字,就是读书。”杨嗣昌侧坐恭敬答道,

    微微点头,崇祯道:“爱卿在读些什么书,能否和朕聊聊?”

    “陛下,臣读的是《史记》、《资治通鉴》,《论语》、《孙子兵法》《尉缭子》四书五经等,尤其是《论语》,更是臣每日都要看的书。”杨嗣昌回答道

    听他一直在看这些书,崇祯心里暗自道:“看来他是准备出来后大展拳脚了。”想到这他又微笑道:“爱卿为何每日都看《论语》?”

    拱手一拜,杨嗣昌道:“陛下,北宋开国功臣赵普,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臣要向赵普学习,辅助陛下中兴大明。”

    这话说得崇祯心头一热,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控制了一下情绪,这才转回来坐下语气更加温和的说道:“爱卿可为朕说说你读了这些书后的想法”

    “陛下要听,那臣就献丑了。”说着,杨嗣昌就讲述起来。

    杨嗣昌在乡间居住了一年多,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他当过教书先生,管过国家财政,做过地方大员,亦担任过兵部侍郎,阅历比较丰富。工于文笔书札,又有口才。正好这次皇帝跟他交谈,他就一一应对,侃侃而谈,将他自己胸中所学一一展现。

    听了之后,崇祯心中一阵感叹,暗想:“这人是个能臣,若是早点用他,说不定大明局势也没有现在这样糟糕了。想到这,他说道:“爱卿,现在朝廷兵部尚书之职空缺,兵部关乎军机大事,不能长期空置,我想委爱卿担任此职,还请不要推辞”

    “臣才疏学浅,恐会耽误陛下的军机大事……”杨嗣昌假意推辞。实际,他也想在军事上一展身手,否则他也不会读兵书了。

    崇祯笑著道:“爱卿的能力联已尽知,做兵部尚书没有问题,你就不要推辞了。”

    “臣尊旨。谢主隆恩。”杨嗣昌说着,跪倒磕头谢恩。

    杨嗣昌担任兵部尚书以后,立即着手谋划怎样对付流寇和鞑子的事情。

    四月初二日,他上了《敬陈安内第一要务疏》。疏曰:“窃臣犬马弩钝,加以草木幽忧,一切失其常度。蒙恩破格起用,叠奉明旨星趋,以安边荡寇勉臣料理。似乎安边第一,荡寇次之。微臣乃言必安内方可攘外。何也?窃以天下大势譬之人身,京师元也,宣、蓟诸边肩臂也,黄河以南、大江以北中原之地腹心也人之一身,元为重。边烽讧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腹心之内,中之甚深。急者诚不可缓图,而深者尤不可忽视也。……以故臣言必安内方可攘外,必足食然后足兵,必保民斯能荡寇,此实今日证治之切,根本之图。非敢缓言攘外也,求攘外之至急,不得不先安内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