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联防变义勇-《带张彩照回明末》


    第(2/3)页

    若本户绝嗣,则要由同族人递补。

    军户需要自己种地,明政府规定,边地的军队“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屯军要向政府交纳赋税,称为“屯田籽粒”。洪武年间规定军屯“亩税一斗”。军屯的税粮是明政府的主要收入之一。

    英宗正统之后,卫所制度逐渐衰败,各级朝廷官员占夺屯田,任意役使卫所军士,很多军士沦为佃户。

    军士们病无医药,死无棺敛,逃亡量越来越大,而军官则引以为利,以贪污缺额月粮。

    正统末年,募兵制度开始出现。募兵同卫所军不同,是朝廷为应付战争,在老百姓中召募成军的。

    募兵仍为民籍,入伍后一切粮饷、军需全靠国家放。国家反过来又把这笔巨大的军费开支通过加派、加赋等科索聚敛的手段,转嫁到农民身上。随着募兵数量的不断增多,农民所承担的赋税徭役就越来越重。

    军户承担的差役负担沉重,社会地位也相对低下,故明人一般以脱离军籍为幸。”

    “赵大队长,这事葚是重大,你可要考虑清楚……如果一时决定不下来,也可以回去考虑几天,毕竟这是关系的你和你的那些手下的后代子孙的大事情。马虎不得的!”孟知府语气凝重的提醒道。

    怕赵国华不知道联防大队归入官军序列的后果,孟知府也不顾兵备道陈晟就在面前,把军户制度详细的说了一遍。

    知道孟知府的好意,赵国华心说:“这孟知府的为人还不错,知道投桃报李,可是他又怎么知道,乱世已经来临,谁手里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谁说话就有份量,军人的地位已开始逐渐改变了。”

    想到这,他对着孟知府一揖,说道:“孟大人,在下知道您的意思,只是在下身为大明子民,眼看大明内忧外患时常夜不能眠,恨不能带兵上阵决战疆场,现在,既然陈大人给了在下一个机会,在下愿意把联防大队归入官兵的系列,为国出力,驱逐外寇。”

    “为国出力,驱逐外寇。好!说的好!明远如此的通情达理,本官决不亏待于你,自今日起,你的联防大队就改名为吉安府义勇大队,义勇大队属于民团编制,你还是大队长,独立领军,受我和孟知府的双重领导。”

    听说义勇大队是民团编制,孟知府也松了一口气,怕赵国华不知道民团的含义,于是又对他讲述了一番。

    听完了孟知府的叙述,赵国华也很高兴,对着陈晟长长一揖。

    “我这就给你写购买二千杠鲁密铳和五万斤火药的文书……哈哈哈哈……”兵备道陈晟高兴的大笑不已,把联防大队那样一支精锐收归麾下,真是太让他高兴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唰唰唰”,陈晟几下写好了购买鲁密铳和火药的文书,笑容满面的递给了赵国华,笑着说道:“国华,除了钱和粮这两件事我确实帮不了你,其他的事,你有困难就说出来……”

    听了这话,赵国华心说:“钱粮兵三者,是一支队伍的组成基础,现在你陈晟既然不能解决我的钱粮问题,那么只有找你多要点兵了,反正这是你自己说过的。”

    想到这,他试探道:“陈大人,现在既然这联防大队已更名为吉安府义勇大队了,那么我想再招一些人做为补充,不知是否可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