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孟小姐被劫-《带张彩照回明末》


    第(2/3)页

    鲁大诚他也就是个普通的军人,面对明末军队的这种**,也是有心无力。

    “鲁将军,你带的好兵,本官见到兵备道陈晟大人时,一定如实说与他知道。”孟良臣笑着说道。

    兵备道,是一种官职的名称。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永乐以前,各地总兵不设专官,有事命将,事平还朝。后来边方多事,遂留总兵长期驻守各省要冲地区,这些驻守总兵多为武夫,疏于文墨。洪熙时,曾派遣参政、副使等官,前往各总兵处,协助整理文书、商榷机密,不过当时并未领有军务。

    正统、景泰之间,常遣布政司参政或按察副使至总兵处整理文书,赞理军务,本为临时性差遣。弘治年间始遍置整饬兵备之“道员”,称为兵备道,旨在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与控制掌监督军事,并可直接参与作战行动。此官由按察使或按察佥事充任,是分巡道的一种。又称兵备副使,兵宪。有整饬兵备道、抚治兵备道等称谓。

    明朝素来是推崇以文治武,文官做监军,制定军事计划,决策在哪儿打仗,怎么打仗,要有什么样的目标。而武将需要做的,则是把这场仗打赢就是了,所以明朝出现的兵书虽不少,但是基本上都是停留在如何练兵,如何加强士兵的士气和服从性,如何攻城拔寨这种战术甚至是战法层次——相对来说层次很低。而战略层面的大局,则是一点儿都没有,全都由文官把持着。

    兵备道虽是正五品文官,品级不算高,和守备一样,但是权力却是极大。

    据《明史?职官志》记载,全国总计约有二百余道(二百五十左右)。其中有分巡道、分守道、督粮道、提学道、兵备道、督册道、清军道、抚治道、招练道、屯田道、水利道、管河道、骤传道、盐法道、监军道等等。分巡道官员分别由按察司副使或佥事兼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督理所辖府、州、县的诉讼、刑法事宜。

    清代沿置.巡、守、兵备道设置趋于合一,由功能单一的机构向集民、财、军及其他各种专项职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机构转变,民国时期固定为省县之间的地方层级,从制度承袭的角度来讲,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制直承民国时期道的建制,从运行机制与性质职能角度来讲,则与明清时期的道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

    “谢大人!谢大人!……”鲁大诚兴奋的双眼放光,连声感谢道。

    能入得了兵备道陈大人的心,他这小小的千户,可就是鱼跃龙门了。

    出了吉安府城,鲁大诚把三百个士兵分为四拨,前面七十个开路,后面三十个尾随孟小姐坐的马车,左右各一百个兵丁护卫,看起来是万无一失了。

    “兄弟们,走快点,把孟小姐送过井冈山,护送到安全地域,我们就完成任务了,回来我请大家喝酒吃肉……”鲁大诚骑在一匹枣红马上,盔明甲亮,手执一杆亮银枪,看上去威风凛凛。

    “将军,你说的可是真的?”有个小兵大着胆子问道。

    看了他一眼,鲁大诚笑骂着道:“王狗子,老子说话从不打逛,回来后,老子卖十头猪,二十坛酒,撑死你****的。”

    “宁做饱鬼也不做饿神,我可是一年没吃过肉了,回来后我要大块大块的吃肉,吃那肥的流油的大肥肉……”王狗子咽着口水说道。

    “王狗子,你小子别说了,再说老子的口水快出来了……”另一个小兵笑骂着道。

    “哈哈哈哈……”其他的士兵一起大笑了起来,队伍的行进度也变快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