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分歧-《秦楼春》


    第(2/3)页

    秦柏问她:“这位姑娘多大年纪?身体可好?”

    秦含真回答了。裴二姑娘比裴茵年纪小些,如今还未及笄,身体嘛,也就那样吧,是个挺典型的娇气小姑娘,有些娇纵了,不过没裴茵那么表里不一,城府也浅。秦含真只见过裴二姑娘一两回,印象不深,但感觉上这小姑娘对诗词字画什么的都不感兴趣,更喜欢跟其他同龄人一起到处玩耍。

    说真的,这小姑娘虽说比秦含真小不了多少,可孩子气太重了,秦含真都觉得她要是入了东宫,太子殿下很有摧残祖国未来花苞的嫌疑。

    秦柏听了之后就说:“东宫选秀,应该是更倾向于选择年岁大些,又身康体健的女子,门第并不重要,而且最好是出身寻常的良家女,性情也要以温柔和顺为佳。”这还是含蓄一点儿的说法,实际情况是,太后与皇帝都希望能挑几个有“宜男之相”的女人,相貌只要过得去就可以了,不求美人。他们可不打算让太子沉迷美色,重点是要找人给太子生儿子!

    但秦含真听懂了祖父话里的意思。裴二姑娘是不可能入宫的,过个几年,可能会有点儿希望,但那时要是东宫已经有了皇孙,以太子殿下的身体情况,估计宫里也不会再提“选秀”二字了。

    秦柏还说:“即使裴家找唐家打点过,这种事儿也不是唐家能做得了主的。恐怕连太子妃都做不了主。如今可比不得当年。”

    当年太子羸弱,皇帝为太子选择了唐尚书之女为太子妃,是希望唐家能为太子稳固朝局。为此,太后与皇帝都希望东宫能少些纷争,太子妃唐氏能过得更顺心一点儿,所以给了唐家选择侧妃的权利。论理,唐尚书这些年来做得也很称职,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的立场,就是可惜太子妃唐氏未能为太子生下皇孙。不过他们选择的陈良娣,就太让人失望了。

    陈良娣会被唐家人选中,一是因为陈家依附唐家,二是因为陈良娣未出阁时与太子妃是闺蜜。唐家挑选这位东宫侧妃时,不是从本人的性情品行挑的,而是依靠交情与利益做判断,结果就走了眼。陈良娣一朝生下皇孙,便得志猖狂,陈家也立刻背弃了唐家。无论是唐氏还是唐家,都有“有眼无珠”的嫌疑。还好陈良娣没有背叛太子,陈家也没惹出大风波来,但他们没照顾好小皇孙,以致小皇孙夭折,皇家心里也是憋着气的。看在陈良娣当时老实下来的份上,又有太子求情,太后与皇帝没有对陈家怎么着,但也不可能给陈家什么恩赐了。

    这两年,陈良娣行事越发不着调,已经引发了东宫内斗。太子也无法再容忍下去了。陈良娣前车之鉴尚在,别说太子妃唐氏留下了心结,生怕后来的东宫侧妃们也是这等心性,就连太后、皇帝与太子,也对唐氏与唐家的眼光失去了信心。

    东宫选秀,做主的人可以是太后、皇帝和太子,但不会是太子妃唐氏。她可以提供自己的意见,但太后与皇帝是不会由着她选择不合适的人选的。而如今太子妃对选秀一事,又十分消极,能拖就拖,唐家在这件事上能有多少话语权呢?

    裴家二房、三房以为说服了唐家,裴二姑娘入东宫一事就成了板上钉钉,而事实上,唐家可能顶多就是不提出反对意见而已。能不能成事,还得看裴家自己的运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