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产业-《秦楼春》
第(2/3)页
秦平道:“辛苦你了,一定很累了吧?你跟着父亲读书,本就辛苦了,还要帮桑姐儿与梓哥儿温习功课,实在是不好意思得很。等吃过饭,你就回去休息吧,明儿也不必一定来此。皮货店开张,眼下定是忙碌的时候,你虽不管铺子里的事,也该去瞧一瞧,到底是你的产业呢。”
赵陌顿了一顿,应了一声。
秦平对他多少有些生分,但这是难免的。他平日不住在家里,并未与赵陌日夜相处,自然要生疏一些,也更客气一点,但他并不是与赵陌疏远的意思,因此赵陌也不在意。
丫头婆子们很快把晚饭送了过来,秦柏、牛氏带着秦平、秦含真与梓哥儿,再添一个赵陌,围成一桌,齐齐用了晚饭。饭后,赵陌自行告别离开,梓哥儿被夏荷抱回房去了,秦平与秦含真留了下来。秦柏端坐着喝茶,牛氏有些兴奋地拉着孙女儿看今日三房分到的产业与财物。
秦含真看着那十来张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有些怔:“这么多?!”
牛氏道:“后头那些古董字画饰什么的,一件一件都分列明白,十分清楚仔细,因此显得啰嗦了些。其实真要拿箱子装起来,也没多少。”
秦平笑道:“咱们三房不是嫡长,分家的时候,长房占了大头,有祖产和祭田,剩下的才是我们三个房头均分。我们分到一个江南那边的大田庄,还有一个山东的大庄子,其他零碎的小庄子什么的,都是京城周边的。还有一处什刹海边上的小宅子,夏天用来消暑,眼下却是租了出去。那地方我知道,我有一位同僚,也在那附近有宅子,夏天的时候请我们过去吃过酒,是极清幽的好地方。我听二哥说,这宅子的租约年底就满了。咱们收回来后,索性就不再租出去。等明年夏天的时候,父亲母亲尽可往那边消暑去。我也过去住几日。那里离宫门近,我进宫当差也十分便宜。”
“就依你好了。”牛氏说完,又对秦含真吐嘈丈夫,“除去这些田产、房产以外,还有一些铺子、作坊什么的。你祖父真真是读书人脾气,竟不要那些能挣钱的好产业,反而要了些造纸、印书、烧瓷、织绸织布之类的小作坊,其实就是给自家做东西的,根本不往外做生意。长房和二房为争钱庄、银楼、酒楼之类的值钱产业几乎打破了头,回头看到你祖父犯傻,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秦含真听得讶异,好笑地看向祖父:“您为什么要那些作坊呀?”
秦柏淡淡地说:“那本来就是咱们家的老产业了,长房无心经营,几乎抛废了,二房更是看不上。我不拿,难不成真的让那些老伙计、老工匠们自生自灭不成?”
原来那些小作坊,大部分都是叶氏夫人嫁进秦家后才先后成立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除了印书坊是为太太奶奶们印佛经去散给穷人以外,其余的作坊都是为了给秦家的主子们提供私家独有的日常用品。叶氏夫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有品味有格调,嫁人后又有钱有靠山,才能讲究起衣食住行来,在家人的吃穿用度上用心。那时候永嘉侯府的茶具、食具、文房用品、衣饰料子,都是京中小有名气的。秦家被抄后,这些产业与附属的工匠们完整地落入了别人手中,改为新主人服务了,直到秦家起复,新皇帝下旨,他们才重新回到秦家人手里。
只是这时候秦家当家的人,就没一个有意用心经营这些作坊的。许氏自有用惯的铺子、作坊,并不十分重视他们。如今作坊里的工匠渐渐老去,年轻一辈的技艺跟不上,作坊便越沦落了。
秦柏想起当年母亲叶氏夫人为了组建作坊,寻访工匠,不知花费了多少心思,便不忍心看着作坊解散,这才把它们要到手中。反正长房与二房都对它们不感兴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