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春暖花开-《三国之双曹争雄》
第(2/3)页
去年曹德提出来的扩军二十万也已经分配完毕,第一梯队的野战军离开了各自原本的驻地,他们原本的营地和日常巡逻等任务也是已经由第二梯队全盘接手。
现在,他们的任务就是训练、训练、再训练!
而在今年的这个时候,还有一件大事吸引了全汉中国人的眼球。那就是曹德举办的第一届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也是中华大地的一次重要的改革。
在没有科举考试的时候,要做官要么得有显赫的家室背景,要么得有当世名人大牛的举荐,要么就是背负着绝世才华守株待兔。
纵观从东汉末年到三国结束之间,绝大部分名留青史的牛人大儒不是世家出身。
总结一下,在这个时代,要想做官,就得读书。寒门子弟,连饭都吃不上了,谁家有心思让自己孩子去读书。再说了,在这个竹简盛行的时代,买书都没有地方去买。更别提读书了。
而现在不同了。曹德不仅成功的改进了纸张,更搞出了简易的印刷术。这样一来,许多的文学著作就不用单纯的靠人工书写了,所以曹德也有机会将这些著作广泛的宣扬出去。
这样一来,寒门子弟接触书籍的机会就多了,而曹德能选拔的人才的基础也就来了广泛。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曹德实行了科举考试。
这个考试,曹德也是借鉴了大量自己前世的记忆。
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每个参加考试的学子不是以一篇文章就能命运。凡是参加考试的学子每人确实会有一份试卷。上面只不过却是有十二道题。
这十二道题,每两道为一箱,分别对应现在的六曹。而这两道题,前一道容易些,后一道则就有点难度了。
然后,负责审阅答卷的官员根据学子的答题倾向来分析这个学子到底适合哪个曹的工作,然后再进行第二次考试。
一个学子需要面对的考试有三次,分别是郡试、州试和殿试。
殿试之后,担任礼曹曹事的蔡邕就会进行总评分,合格者就会登堂入室。
虽然有一些繁琐,可是当曹德的这个政策宣告天下之后,顿时在整个汉中国引来了惊天骇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