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益州-《三国之双曹争雄》


    第(2/3)页

    原本曹德还在为怎么以最小的代价占据益州愁,如今郄俭的被杀正是一个大好的时机。

    郄俭为大汉朝廷命官,益州刺史。在职位上来看,曹德似乎与郄俭差不多平级。前文说过,东汉的刺史是没有实权的。大汉最重要的官员就是太守。管理地方的官员也是太守。州牧的职责就是替大汉天子监视太守。如果有太守不务正业,徇私枉法,贪脏枉逆,刺史就会向大汉天子打报告。这个太守是不行的。他有问题,得查他,赏他个三规。州牧的报告打上去之后,天子看了,然后再派出专门的缉拿官员的人,到地方上查这个被刺史打小报告的太守。确有此事,人脏并获之后再由大汉天子定罪。

    直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刺史被改成了州牧。这时,州牧的权利才逐渐大了起来,掌管一州军政大权。因此才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现在的东汉正是处于州牧和刺史权利变更的时期。起先曹德并不知道益州的刺史是谁。刘焉去益州的时间要比曹德任汉中太守要晚。直到曹德到了汉中郡之后,才知道益州的刺史是郄俭。

    现在看来,郄俭被杀,按照原历史来看,就该是刘焉领益州牧的时候了。

    郄俭人跟其名正好相反,他对于自己确实很节俭,但是对于老百姓却毫不吝啬。对于搜刮财务,吸取老百姓的鲜血的事一直都是不遗余力,变着花样玩。

    原历史中。直到朝中有人检举郄俭,刘宏才让刘焉带着检查团来缉拿郄俭。

    刘焉其实并不像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的那么没用。这人其实有很大的志向,但是碍于大汉朝廷的昏庸想要到边远地区安静养老,本来刘焉都想好了要去交趾上任刺史,安度余生。可是正好这时检举郄俭的奏折报上去了。有人就告诉刘焉,这几年益州呈现了真龙飞天的预兆。刘焉一听,失望的那颗心再次燃烧了起来。

    随后,刘焉就向刘宏请命要去益州,顺便将郄俭给逮回来。

    刘焉也是刘氏宗亲,而且他的才华在刘氏宗亲中也排的上号。刘宏一看刘焉亲自请命了也不好驳了刘焉的面子就答应了刘焉。

    刘焉带着检查团高高兴兴的来到益州大门口才知道郄俭已经被人杀了,于是原本捉官的任务就成了剿匪了。

    刘焉不费手脚就进去了益州,稳定了益州的环境。人说暖宝思***刘焉也不例外。这时张鲁的漂亮母亲就成了刘焉的小三,张鲁也就顺利成了汉中郡的太守。

    而这时候的张鲁其实也已经是五斗米教的教主。再加上汉中郡太守,如今的张鲁就成了黑白通吃的大人物。

    人的**是没有尽头的。张鲁体会到了权利的美妙,渐渐起了伟大的念头,于是杀掉了刘焉的人,截断了交通。刘张两家由此开始结怨。

    刘焉也正好借此机会,中断了与中央的联系。益州成为了半独立的状态。刘焉终于当起了山大王。

    如今现世的郄俭对财物的渴望比原历史中更为厉害。曹德在向益州派出黑珍珠小队之后才得知郄俭的贪婪。虽然曹德并不知道原历史中刘彦是如何取代郄俭的,但是曹德单单凭着手中黑珍珠来的信息就敢断言,这个郄俭不会有好下场的。

    曹德不是预言家,但是他的话的确灵验了。

    由于郄俭在益州的横征暴敛,导致整个益州除了汉中郡以外,穷苦大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最终,在荆州的黄巾军被打散之后,有一支慌不择路的黄巾军跑到了益州。

    黄巾军的到来,给了益州当地民众希望。而流窜至此的黄巾军被打散的时候,中原大地的黄巾军,形式还一片大好。他们来了之后也很同情当地民众的遭遇,于是开始大肆宣扬张角的政策。最终鼓动了大批的益州的百姓加入了黄巾军。

    当初这股黄巾军进入益州的时候,曹德还远在颍川。对于这件事并不知情。而待在汉中的贾诩却是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这条消息。

    贾诩很自然的就将这条消息给压了下来。邻居家的后花园要着火了,不能让不在家的家主知道,以免会让曹德分心。因此,贾诩私自做出了决定。先就是加大对益州的监视力量。

    其实在曹德的麾下,并不只有通过黑珍珠这一条路获得情报,汉中还有一支规模很庞大的间谍部队。这支间谍部队跟曹德想要建立的重锤营的目的一样,就是给黑珍珠打掩护的。

    完全可以这样说。黑珍珠、重锤营和间谍部队其实都可以称为曹德的秘密力量。但是重锤营的重点是武力,间谍部队的重点是在与情报。而黑珍珠则是武力和情报两者具备的一支部队。而贾诩得到的情报就是靠普通的间谍部队。

    虽然贾诩以为曹德并不知道益州生的事,可是贾诩并不知道同样的情报已经被黑珍珠送给了曹德,而且还有贾诩接下来的做法的报告。

    曹德在得到这条消息的时候,第一时间考虑的不是益州会生什么,也不是怀疑贾诩的做法。而是在考虑贾诩为什么这么做。曹德没用多长时间就明白了贾诩的用意。然后就将这条消息抛在了脑后。随后曹德就被连日的大战忙的给忘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