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阴丽华传奇》


    第(2/3)页

    阴丽华好不容易说服自己去等待刘秀归来,她原以为一切还能回到开始的模样,可春去秋来,她盼来的结果却是这般残酷,“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阴丽华此时此刻觉得刘秀似乎与小人无异,可惜她这辈子就只能与之为伴。纵使昔日心头有千言万语,主意已定,如今都只能化作无言的苦涩,未来的路该如何走,阴丽华当真不知道。

    阴家人为此也暗恨不已,可木已成舟,他们又能如何?昔日为大司马的刘秀,甚至贵为萧王的刘秀,他们都敢怒目横眉,甚至挥戈相向,然而如今他贵为天子,又岂是他们能够为所欲为的。即便心里再不甘,他们也只能忍下,只是心里不免对阴丽华更为怜惜的同时也痛恨着自己的无能为力。

    阴邓氏对于这样的结果,心里哀叹连连。她一心只愿女儿有个良婿,一生喜乐无忧,可如今却是这般坎坷。一时之间,她也不知道该如何宽慰自己的女儿是好。见大家坐到一起,尽是强颜欢笑,对刘秀只字不提,阴邓氏心里更是难受。这一日,她闻知在府里荣养的老绣娘柳于氏顽疾复,又逢其正是耄耋之年,恐怕是时日无多,心里又是一悲,携上田嬷嬷便前往探看。人老了,对于能与自己絮絮叨叨说上话的人格外的珍惜,可惜生死由命,天意难违。

    阴邓氏本以为柳于氏将要临终了,脸上难免有些哀色,令她意外的是,柳于氏脸上却尽是从容,始终含着淡淡的笑。刚见面的那一刹那,阴邓氏还以为她是回光返照,当即垂泪。

    柳于氏却笑道:“老夫人见到老奴竟如此伤心,真是老奴之过。”

    这个时候,阴邓氏见柳于氏还如此打趣,心里估摸着柳于氏是不希望看到自己如此悲伤才如此说,她又怎好拂了柳于氏的好意呢,便渐渐收了眼泪,嗔道:“你这个老不小的,如今还有此等兴致打趣老身,真是难为你了。”

    这时的柳于氏不遵阴邓氏的吩咐,已经在女儿的搀扶下坐了起来,她闻阴邓氏所言后,一脸认真地说:“老奴一点也不难为,难为的是老夫人才对。小姐的事老奴亦有耳闻,不知小姐如今可好?”说起来,阴丽华也算是她从小看到大的,虽非母女,却对她多有疼爱,一方面是她失去女儿的缘故,另一方面却是阴丽华实在令人喜爱。听到那些事,她这心里其实也不好受,却无能为力。

    阴邓氏听了柳于氏所言,当下便有些不悦,也不是说阴丽华的事说不得,只是柳于氏毕竟是将死之人,却还要告知她这些糟心事,实在是十分有失分寸,回头若是知道是谁,定要惩戒一番,阴邓氏如是想。眼下既然柳于氏说起了阴丽华,正好她心里也憋着好些话,于是她便说:“虽然事情众所周知,兄妹几人却绝口不提。丫头面上虽无异样,然心里又岂会好受,我欲与她深谈,却又怕引她伤心,亦不知如何宽慰于她是好。”

    柳于氏听后,道:“小姐本就不是那等伤春悲秋之人,事情固然会令她难受,然老奴深信小姐不日便能看开,与陛下好好相处。陛下昔日求娶小姐,乃是真心诚意,其情意亦是有目共睹,而后陛下所为,虽有负小姐,然个中缘由不得具知,亦无可非议。如今陛下欲将小姐迎进京都,由此便知陛下心里尚对小姐有情。小姐才貌双全,温婉纯善,有谁人不喜,若小姐再用心筹谋,何愁前路。老奴看小姐是个有福之人,想必他日定能过得好,老夫人无需为此忧心忡忡。”

    阴邓氏听了,微微颔,深深蹙着的眉似乎也得到了些许舒展,浅笑道:“还是你看得明白。”

    柳于氏笑道:“已是将登极乐之人,还有什么看不明白。老奴今生不日将终,亦算是无憾了。”说罢,含笑看向自己失而复得的女儿柳方如。

    守在一旁的柳方如一直都在留意着自己的母亲,见母亲的目光落到自己身上,马上回以柔柔的浅笑。

    看着女儿,柳于氏忽然记起女儿所求,想了想,她转而对阴邓氏说:“小女原在宫里侍候过主子,亦知道些宫里的门道,若是老夫人和小姐不嫌弃,届时让她随小姐一道进京吧。”

    阴邓氏原先只是听说柳方如是在大户人家做事,没想到这大户人家竟是宫里头,惊讶过后不免有些意动。在阴邓氏看来,这宫里不是个好地方,要是有个稳妥的人照顾自己女儿,她当然是赞同的,不过,这事最终还得看阴丽华的意思。于是,阴邓氏便说:“此事我自是乐见其成,然终究还是要看丫头之意,你亦知道,丫头她素来是主见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