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书房-《我的1985》


    第(3/3)页

    要不是这幅样子没变,他都要怀疑,对面的这个年轻人,不是自己儿子了。

    “现在全国上下不是在引进国外生产线么,县里也不想闲着,之前打了报告上去,但省里批下来的外汇太少,引进不了家电的生产线,再加上时间不多了,所以县里这几天在商量引进什么项目呢……”

    稍一犹豫,俞卫国还是给自己的儿子解释了一番。

    “这样啊……”

    听自己老子一说,俞铮才有些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了一丝恍然大悟的表情。

    他记起来了。

    他在大学的时候学的是经济史专业。

    毕业论文写的也是改革开放中的经济改革,对于这个年代还称得上了解。

    八五年在中国的家电史上有些特别,称得上是战国元年。

    就是在这一年,全国各地开始了引进外国淘汰生产线的狂潮,只是电冰箱,彩色电视机以及洗衣机的生产线,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就引进了数百条之多,后世的一些声名赫赫的家电企业,比如说后来白色家电里的霸主海尔,就是在这个时候崭露头角的。

    当然,现在的海尔还不叫海尔,张瑞敏在去年十二月才临危受命,走马上任,就算离着让他声闻全国的砸冰箱事件,都还有差不多大半年的时间。

    在这次引进潮当中。

    不仅仅是各种家电的生产线,其他的生产线也没少引进。

    基本上全国各地在诸侯经济带领下,不论大小,不论有无,都在如火如荼的引进。

    这种无计划,无规划的引进,让国家本来就稀少的外汇如同流水一样花了出去,这段时间一些报纸也在说这些事情,言辞甚为激烈。

    “是阿里斯顿的事情闹的吧?”

    俞铮想起了八五年引进潮中很著名的一个事件,便随口说了一句,而俞卫国则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说道。

    “是啊,诸侯经济,山头各立,一龙生九子,跟玩笑一样,据说中央对这件事很不满的,但地方的事他们也不好插手,不过引进要收紧是肯定的了……”

    俞卫国一说起话来,就喜欢大口的吸烟,屋子里的烟雾很大。

    “所以县里宋书记也很着急,打算快点把批下来的那点外汇花出去,不然就烂在手里了……但就那么点外汇,大项目好项目想都不要想,小项目那么多,不做好调查就引进,谁知道会出什么幺蛾子,上沪闸北那个豆制品厂,不就花了几十万美元引进了一条RB的豆腐生产线,结果生产出来的豆腐卖不出去吗?县里现在也是犹犹豫豫,步履维艰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