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给我吧-《我的1985》


    第(1/3)页

    宋婉清的回答,让俞铮有些惊喜。笔』『趣  』阁Ww  W.  biqUwU.Cc

    他知道国内现在是推理小说的黄金时期,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些人的小说在国内极其受欢迎,销量很高,动则印数一两百万。

    但是他写的书毕竟是一本未来的书,这个年代的读者喜不喜欢这种古代探案风格的他也是拿不太准的。

    虽然从内容的角度上来讲,以法医学知识来进行推断案情在这个年代的同类书籍里新颖性足够,现在流行的那些黄金时代的诸位大师的作品,并没有详细的以这方面为主题的著作,而在书里破案时不时提到的一些古代法医学的技巧,在初读之下,更是可以让读者们产生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原来我们的祖先在一千多年前就这么厉害了啊!”哪怕是在二十年后,这部神剧在国内播映之后,仍然会有很多观众在观看时出过类似于这样的惊叹,当然,宋慈也当得起这样的惊叹。

    最重要是,还有宋慈这个很容易就炒作起来的噱头。

    毕竟,这个年代,国家落后,越是落后的时期,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就会越加强烈。

    他们对于‘世界第一’这样的称呼格外敏感。

    也异常兴奋。

    而宋慈正巧不巧的,恰好就有一个世界第一的名头,他是世界公认的法医学鼻祖,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的作者。

    尤其是这个人物还不出名。

    不像是包公案,施公案,海公案这些古代公案小说那样在民间有大量的故事流传,因为缺乏记载,他的事迹几乎鲜有人闻,然后用现代推理小说的笔法来写这种古代公案,这样的情况下,就让这个人,就让这个人的故事,拥有了极其浓烈的新鲜感。

    至于这些故事是不是真的,其实读者们并不是太在意。

    包公案是真的吗?

    福尔摩斯是真的吗?

    对于一本通俗读物来说,好看,才是最重要的。

    俞铮有信心《大宋提刑官》这本书可以在这个时代里面成功,因为即便是扣除掉关于宋慈的所有的那些噱头,这也是一本足够好看,足够精彩的书。

    但未知的事毕竟是未知的事,在没有生之前,谁也不敢百分之百断言肯定会生。

    很多作者都会有这样的习惯,他们喜欢将刚刚写完的章节给其他人看一下,询问一下他人的意见——‘我的书好不好看’,‘我这里写的是不是不太好?’,‘我是不是应该这样写?’诸如此类。哪怕是乔治·马丁老爷子,在九零年刚刚写完《冰与火之歌》的前几章之后,便迫不及待的给自己的朋友阅读,甚至犹豫不决的询问自己的朋友,自己是不是该在这本书里面加上‘龙’这个元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