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熬心-《抗日之特种战将》
第(2/3)页
十八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教官的战术思维不知是对还是错?对士兵们公开敌情能行吗?
除却机密信息,一切信息敞开,让每一名士兵都时刻关注敌情,了解战场上的变化。
这是一种锻炼,激励士兵们的抗战热情,开动脑筋抗战,一视同仁,不搞**中腐化的那一套。
先遣队员在战场上磨砺,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锤炼身心,率领的部队也一样,在战火之中磨砺锋芒。
促使个人能力全面展,机会人人平等,让人才尽快地脱颖而出,尽量做到不埋没任何一个人才。
然而有利必有弊,面对眼下的局势,士兵们的战心不足,战力急剧下滑,再这样下去不敢想象。
**内部绝对不会如此对待士兵,战场信息完全掌握在军官的手中,士兵们仅仅只是一粒沙子,绞肉机上的尘埃。
这是士兵们的悲哀命运,但面对眼前的绝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士兵们倘若不知道困境,战心就不会动荡不安,战力锐减直接影响到战局的成败。
先遣队率领战心溃散的士兵作战,冲出小鬼子的封锁圈难上加难。
不,不对,**为什么总是吃败仗?
缺乏战心,没有凝聚力,以及战术呆板是根本问题。
不过貌似士兵们不理解战局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是情感动物,思维逻辑活跃,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包围会失去方寸,惊慌失措。
这种情况出现在战场上,一人惊,万人乱,演变成溃兵在情理之中。
教官的理论完全正确,士兵们知道处境不妙,心神慌乱不假,但进入战场不会出现溃逃现象。
或许这就是背水一战的道理,每战皆是背水一战……
部队井然有序,人心乱纷纷,看似隐患颇大,隐有兵变的前兆。
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现象,军队中正在酝酿战意,背水一战的抗战军魂。
面对绝望人心惶惶不安,但也很容易激出绝地求生的斗志,特别是处在部队中的士兵。
人性攀比性强,面子与不甘之心在群体之中尤为明显,没有谁会承认自己是孬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