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西北局势-《清末之超级运输系统》


    第(1/3)页

    第393章西北局势

    “科考安排的如何了!”蜀川的安逸让人容易放松,在成都过了一个星期没羞没臊的日子,陪着三位爱妃游山玩水秋游了一翻。请大家搜索(书迷楼)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杨东方终于回归正事,全心扑回了国家大事。

    赵烈文站出来道:“陛下!这些天已经向全国张榜通告了,相信大部分人已经知道帝国的第一次科考分别于10月未的川都、12月的花都、明年春中的东都、夏初的北都依次进行。

    陛下放心,时间上按排妥当,定让全国各地的学子与人才有时间应对,而不必赶往一地集中应试。”

    杨东方点点头,多都制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比如这进京赶考起码不用让全国的人涌到北京去,不然远的光赶路就要三四个月,劳民伤财不说,水土不服容易发挥失常。

    不过他还是有一点担心又道:“那都明确了此次科考的内容没有,要对应试的学子们解释清楚。”

    赵烈文继续回道:“回陛下!已经说清楚了,此次帝国科举不以四书五经六义为主,而以算数、格物、农桑、刑案、地理、医学、史论、商贸等等实际生活为主导,不取浮夸虚写妄言,华而不实之术。

    诗集策论等等老旧科目只占微末。

    应试者不论身份不以前清学制为准,任何人达到18至38岁识文断文皆可应考。。”

    本质这四都科考只是一种过渡,挑选一些人来充实因为战争,清理清朝烂官而缺失的空白,所以这四次科考也是中华帝国的第一次科考,同时也是最后一次。

    以后选拔官员将按后世的方法,学校只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考试只是学位获得确定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做官的途径。

    当然因为这次的科考,也算是为中华帝国开了个风向,帝国未来的发展重心也会朝着主考的方向进行,引导全国的学子开眼看世界,不能让他们在局限于旧的世界观中。

    “赵爱卿川都的科考还需要你来分分心,等这次事完你就奔赴全国建立各省新式大学,这方面你可以向容爱卿请教一下,好了你下去吧,帮我把容爱卿请过来,正好我还有一件事交待它。”

    “是陛下!”

    很快容阙过来,把银行的事情汇报了一下,南部各省基本已经建立分部,并且还带来一个好消息,新币铸造成功,崭新的银币出现在杨东方面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