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曲靖城破-《清末之超级运输系统》


    第(2/3)页

    此时的曲靖正在上演轮番大战。

    原本以为新民军进攻云南,没想到半个月过去,证实了从北面而来的是新民军的一支偏队,仅仅只是大凉山的几千人而以,实在是虚张声势。

    如此马如龙与岑毓英便更放心的进攻双马。

    尤其是岑毓英,他觉得这是转了风水,活该自己达了。

    因为从川蜀败退的刘岳昭带着一千八百人,从昭通逃过来之后,并没有在寻甸帮着马如龙打马联,而是一口气跑到自己这边来了。

    有如此猛将跟强军加入,焉能有不成事之理。

    岑毓英这人是一个很强的机会主义者。

    1856年,太平天国达到政治上、军事上的鼎盛时期,英国又乘机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正当中原逐鹿正酣之际,云南杜文秀蓄易服率义军攻占大理,动滇北起义。岑毓英见天下大乱,自认在云南多年,对云南熟悉,于是募勇入滇,参加镇压云南反清义军。

    1857年1月,岑毓英会同都司何有保攻克红岩,叙功赏戴蓝翎。

    同年6月,云贵总督恒春忧愤自杀,云南巡抚舒兴阿托病离任,布政使桑春荣兼护云南督抚,云南政局大乱。

    岑毓英感到前途渺茫,借口筹资募勇,返回西林蛰居。

    1858年黔东义军马德新、马如龙自废武功,撤掉了围攻昆明的兵将,与清军议合,让云南的清军得以喘息。

    遂1859年看到形势好转,岑毓英第二次募勇投滇,于是立了战功坐到了布政使。

    刘岳昭不在寻甸围攻义军,一是因为后面有新民军,他担心被新民军踢屁股,二是马如龙是贵州提督,最高的武官,跟他合作,自己不是低了一头,立了功算谁,自己本来就是客军,打下寻甸也没有自己的功劳。

    第三点更重要,马如龙原本是义军领,后来叛投清庭,他肯定介怀。

    同样这也是岑毓英与马如龙不合的原因之一,岑毓英是文官天生看不起这种武夫,尤其是在心里鄙视叛徒。

    所以刘岳昭跟岑毓英在一起,简直就是双贱合璧,两人官职品级差不多,骨子里的投机性格也相似,最重要的是拿下曲靖,两人可以平分功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