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丕郑使秦一-《秦剑》
第(1/3)页
春日和煦的阳光照耀在丕郑父身上,暖洋洋的,他眯着眼睛坐在车上,带着由五辆车驾组成的队伍,一路西行,正向着西边的秦国而去。笔』趣阁Ww『W. biqUwU.Cc
虽然在晋国为官多年,但作为使臣,丕郑父还是第一次前往大河以西。
没来之前,丕郑父对大河以西是陌生的,总认为大河以西一定是黄沙遍地、草木枯萎,一派萧瑟的景象。不成想,当车驾驶过函谷关,来到关中这块土地上,他的印象一下子变了。
原来这里竟是如此的平坦、如此的丰茂;春天的暖阳照耀在关中平原广阔的大地上,和缓而滋润,他的右是晋国河西之地,原野上碧绿碧绿的庄稼茁壮成长,勤劳的农夫正在田野里辛勤的劳作着。
他的左,渭水静静的流过关中平原,安详而轻柔,滋润着关中大地。
此刻丕郑父的车驾正行驶在晋国的河西之地上。
“如此大好的土地,昏君竟然要把它划给秦国,简直是把晋国祖先的脸给丢尽了。”望着晋国的河西之地,丕郑父不仅骂道。不管他站在谁的立场上,但是作为晋国的子民,他绝对不希望河西之地划给秦国。
车夫不言语,只管驾车向前奔去,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丕郑父的心情,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总想出去转转,这一转心情立即就会好起来。
天快黑的时候,丕郑父的车队来到了一座大山前。
“看见没,前面这座大山名叫骊山;我们的先君夫人就是这里人。”虽然没有来过关中,但是丕郑父知道在镐京东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名叫骊山的大山;于是高兴的指着骊山对车夫说道。
车夫也是自己人,跟了丕郑父多少年,耳濡目染,多少也有些见解,一边赶车一边叹道:“如果没有这座大山,没有骊姬,我们晋国不知道要比今天好多少。”
如果没有骊姬入晋,今天的晋国一定会平平静静,一定不会有流血牺牲,不会有逃往,自己也不会前来秦国。
可惜啊!可惜,往事不堪回。
可这个名叫骊姬的女子偏偏就在二十多年前被先国君掠进了晋国,结果就有了后来的这一切,而且时至今日这种遗患还没有过去。
车夫的勾起了丕郑父诸多的感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