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奔跑吧!质子!(4)-《诺亚的旅途》
第(2/3)页
一切都准备好后,诺亚驾驶飞船带着两颗珍贵的质子,来到了巨型粒子对撞机的主控机房中。
希尔伯特想要参与这个实验,而他的信念被诺亚所认可,虽然他已经死了,但诺亚还是打算满足他最后的愿望。
这两颗质子,来源于希尔伯特的骨灰。
据诺亚为数不多的感性思考认为,这是缅怀这位老者最好的方式,希尔伯特生前没能参与这场伟大的实验,但他死后,他存在过的痕迹也会和这两颗质子带来的科学启示一起,一直伴随着文明的前进。
23世纪前的地球文明为了保证质子相撞和持续观测,再加上技术与成本问题,常规下这种实验一般是加拥有大量质子的两条质子束进行对撞,但那加的就不再是单个质子,同样的能量,加一条质子束和单个质子,哪个能达到的度更高,自然不用多说,并且为了排除相撞现象互相的干扰,单个质子相撞实验成为了后世的主流。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诺亚将两颗质子投放到了粒子射器中,下达了指令。
“环格利泽581恒星巨型粒子对撞机,开始进行第一次对撞实验!”
分布在粒子对撞机上的近3o万台重元素聚变动机同时工作了起来,它们输出的能量只有一个目的,加这两颗被射到粒子加轨道中的质子。
3o万台重元素聚变动机的全功率运作会输出多大的能量?这已经支持得起1o颗地球的行星动系统正常工作,但这一次推动的并不是行星,仅仅是两颗微小到极点的质子。
从射器中射出的质子在初始阶段就被加到光的99.99%,接下来数亿公里的加过程,只是为了不断地缩小最后那o.o1%的光,质子很快经过了第一级加器,奔向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直到相撞的尽头!
注意,这里仅仅是常规加,并不是冲量引擎给飞船带来的可以修改相对论性质量的加,由于极高的度,两颗质子的质量也在开始飙升,相对论效应在粒子加轨道上已经出现了,这两颗质子的时间流,此刻已经在另外一个时间轴上了。
两颗质子以无限接近于光的度在环恒星加轨道上狂奔着,轨道全部长度为3亿3千万公里,即使是光,也需要大概18分钟的时间才能跑完全程,而这18分钟的时间,就是质子不断地缩小最后与光的那一丝细微的差别,将细微的差别缩小到更细微,再细微,无限地缩短最后的一丝差距……
这就是环恒星的巨大加轨道可以带来的优势,有足足18分钟的时间,数千万次加过程,远远不是原本地球上那不到十秒就会完成的对撞实验可以比拟的,试想一下,3o万台重元素聚变动机在18分钟内输出的能量全部集中在两颗质子上,它们的最后相撞时的能级到底会到达什么程度!?
有人猜测,光相撞就会是宇宙大爆炸,那这个实验,就是为了无限接近于宇宙大爆炸!
3o万台聚变动机的最后一把力,两颗无限接近于光的质子在粒子加轨道上的某一点轰然相撞!
这一刻,两颗质子相撞点的能级,越了彗星撞月球,越了新星爆,越了诺亚和人类以往所认知的一切!
在相撞后一飞秒的时间内,一场宇宙大爆炸的演化模型在诺亚眼底下进行完成,无数基本粒子从中诞生,无数物理规律在这一刻成型,一个影响范围比原子核还要微小的小型黑洞在相撞点诞生,但立刻就消失掉了。
因为它拥有的质量实在是太小了,在它吞噬周围的物质之前,霍金辐射就彻底将它耗尽了。
在相撞的那一刻,那一飞秒的演化过程所蕴含的信息量,就可以越人类文明无数年来的积淀,但能被诺亚所观测到和记录下来的,也仅仅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还有更多的现象越了现有观测手段所能捕捉到的极限,它们有可能在其他的维度中生,也可能越了物质层面而是宇宙规则的演化,但就是这很小一部分,也将成为诺亚搭建新世纪文明高塔的基石。
自这场实验之后,地球文明,将再度迎来飞跃的时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