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奥尔特云-《诺亚的旅途》


    第(2/3)页

    当光源远离观测者运动时,由于多普勒效应的存在,电磁波的波长将被拉长,光色将会偏向波长较长的红色,相反则为蓝色。

    另一种红移机制被用于解释在遥远的星系、类星体,星系间的气体云的光谱中观察到的红移现象,红移增加的比例与距离成正比。这种关系为宇宙在膨胀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间接证明了大爆炸宇宙模型的成立。

    离开了日球层顶后,接下来将会是一个极为漫长的旅程,世纪级的时间都已经无法再形容这种漫长,地球将陷入近乎永恒的黑夜里,除了亚欧大6与美洲大6的行星动机喷射出的等离子柱外,地球失去了光与热的来源。

    这也形成了地球表面的极端气候,在靠近亚洲与美洲平原的地方,平均气温甚至能上升到1oo摄氏度以上,远离平原的极地,气温甚至可以降到零下,这造成全球气温的严重失衡,台风与海啸,在这漫长的时间中从来没有停止,在这样的气候下,灾难级的暴雨也是很常见的事,但如果暴雨是生在靠近行星动机的地方,雨滴还没有落到地面就被彻底蒸了。

    所有,有些地方一直在下雨,有些地方一直炎热,正如以前流传的一句话,旱的旱死了,涝的涝死了。

    行星动机通过核融合反应释放喷射出了大量的等离子气体,低海拔大气由于靠近动机被巨大的推力向上吹拂,当抵达至高海拔后,由于等离子体其近乎为零的质量将不会受地球引力影响被完全推出大气层,而高海拔大气开始冷却,由于地球引力的存在开始向大气圈周边扩散并没有随着等离子体一起被吹拂出大气层,这样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大气层的结构。

    一万三千台动机均匀分布在亚洲与美洲的巨大平原上,每一台动机之间都相隔有漫长的距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行星动机对于地球大气层的冲击,但即使如此,大气的溢散也无法避免,当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平衡后,大气圈的厚度已经足足降低了5个百分点,行星动机分布着的亚洲与美洲平原的上空,大气层也像是凸起了两座巨大的山脉一样,进一步造成的全球气候的不稳定。

    但即使是在这种气候下,某些在炎热与寒冷交织的地区,也开始形成了一种另类的生态气候,由于行星动机喷射的等离子光柱并不像太阳光那样带有大量的紫外线,却和太阳一样可以带来大量的热量与光线,地球这个濒临绝境的生态圈,行星动机却成为了唯一的能量输入。

    即使在臭氧层完全被破坏的地球上,由于行星动机的存在,地球上某些角落开始形成适合原始生命生存的气候,诺亚并不知道会不会有新的生命在这些地方形成,不过那也不重要,当诺亚醒来之时,少女不介意在荒芜的地球上玩一出神创生命的戏码。

    或许,如今正在沉睡的诺亚,也会被将来地球上新诞生的生命当作创世的神明,再编出一些曲折有趣的神话出来。

    不过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了,日球层顶的外面,只剩下地球孤单的闪烁着。

    这里就是宇宙永恒的主题,冰冷与黑暗,在广袤的宇宙中,生命们所熟悉的温暖与光明,那才是宇宙个例的奇迹。

    不过诺亚不会感知到这样的孤寂,无论哪一个生命,也不能在这样漫长的黑暗中保持自己的本心,即使是电子生命的诺亚也不会例外,千年的黑暗,千年的孤寂,这是任何一个生命都不想面对的东西。

    诺亚放弃了这数千年的展时间,也仅仅只是为了逃避这种孤寂而已,这就是少女,最后的任性。

    3ooo年后,也就是在过了人类在公元纪年所经历的一切时间的漫长时间后,诺亚的舰队终于再一次观测到了一颗一定质量的陨石块,数万亿颗陨石散布在无尽的黑暗中,不时有彗星从其中掠过,这里是恒星形成的废料堆放点,这里,就是奥尔特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