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危急!金色彗星!(1)-《诺亚的旅途》


    第(1/3)页

    地面重建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不少只有在地面才能进行建造的大型工厂开始投入生产,进一步加快了地面文明的重建工作。

    在诺亚的计划中,恢复地表环境后,会在地球表面建立文明主体,联邦空间站作为文明主体与地外行星的交通枢纽,火星与月球作为资源开采与工业生产基地,小行星带作为矿产开采中心。

    当同时囊括地球,月球,火星,小行星带的文明结构体形成之后,再开始对太阳系内其他行星进行扩张。

    只要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建造空间,地盘大小对于诺亚根本毫无意义,毕竟诺亚不是以前的人类领袖,不需要为188亿人类的居住与生存空间操心。

    但其他行星上的资源,却是诺亚无法放弃的东西。月球上的氦3与稀有金属,火星上的铁与铜等矿产资源,木星与土星上那近乎无尽的氘和氚,还有更为遥远的天王星与海王星未探明的隐藏资源。

    衡量一个文明科技程度的并不是文明的地盘,而是文明所能利用的资源总量。

    苏联天体物理学家卡达谢夫曾提出了针对文明分级的卡达谢夫标度。

    【I型文明】:能够调集与地球整个输出功率(约为1o的15次方瓦~16次方瓦)相当的能量用于通讯。

    【II型文明】:能够把相当于一颗典型恒星的输出功率(1o的26次方瓦)用于通讯。

    【III型文明】:用于通讯的功率达1o的36次方瓦,约等于整个星系的功率输出。

    之后,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建议,可以将三型文明按能量尺度分为1o个次型,即以1o的16次方瓦为1.o型,1o的17次方瓦为1.1型,1o的18次方瓦为1.2型。

    地球文明最为辉煌的时代,曾被定义成为了1.4o型文明形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