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节 磨刀霍霍-《凤穿残汉》
第(2/3)页
曹操双眼一亮,探身追问,“公达此话怎讲?”
荀攸拈须笑道,“南皮太守太史子义,琅琊太守张儁乂皆忠勇善战,青州别驾郭奉孝务崇宽惠,烦请主公为此三人请封,以彰朝廷知人之明。”
荀攸的计策其实很简单,那便是让曹操借天子的名义册封地方上文臣武将,从而离间诸侯与其臣下之间的关系。虽说世人皆知所谓的天子册封皆源自曹操暗中授意,可慑于汉室百年威仪还真没几个人敢不拿天子的册封当回事。
远的不说就以最近的马腾入京为例。话说曹操在灭掉刘表后不久,便派遣议郎张既劝说马腾放弃军权,到朝廷担任官职。马腾慑于曹操yin威又顾及天下非议只好勉强同意了下来。张既见马腾犹豫不决,唯恐其临了改变主意,就下令沿途各县准备粮草等物资,以供马腾路上需要,又命令各郡太守都到郊外去迎送,马腾不得已,只好启程向东进。曹操则顺势上表推荐马腾担任卫尉,任命他儿子马为偏将军,继续统领马腾的部队,并把马腾的家眷也全都迁到了许都。
试想连马腾这等割据一方的诸侯尚且都会被如此裹挟,更何况其他文武官僚。退一步来说哪怕太史慈、张郃、郭嘉本人不在乎朝廷封赏。他们的部将会不在意吗?他们的同僚也会没不在意吗?蔡吉会不在意吗?
正所谓软刀子杀人不见血。对这招早已驾轻就熟的曹操当即心领神会地抚掌大笑道,“妙哉!就依公达之计行事!”
眼瞅着曹操接纳了荀攸的离间之计,一心想从战场上捞功绩的杨修哪肯就此善罢甘休。既然暂时还不能同蔡氏开战,那就换一家征讨,否则之前一个多月的调兵遣将岂不是白忙活了。就见杨修眼珠子一转,拱手向曹操进言道,“主公明鉴,此时休兵恐有损士气,不如将计就计,虚晃一枪南下长沙,定可杀刘玄德一个措手不及。”
“南下长沙乎…”曹操低头回味着杨修的提议。而今天下间割据一方的大小诸侯已有十多个,但要说真正被曹操视作心腹大患的却只有两人,一个是蔡安贞,一个是刘玄德。相较已经占据了五州之地的蔡吉,屡败屡战的刘备似乎有些名过其实。然而曹操却始终认为刘备决非池中之物,如不尽早将其除去,一旦令刘备坐大日后怕是比蔡吉还难对付。好在刘备现下在长沙立足未稳与东吴的孙策也互有罅隙。想到这里曹操的眼中不由闪过了一丝肃杀之气。
且当曹操在南方磨刀霍霍打算来一击声东击西的回马枪之时,远在辽东的蔡吉已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辽东属国的府昌黎城。虽然昌黎城内的蹋顿亲信家眷在获知蹋顿兵败后立马就收拾细软往北方草原逃难,可惜还未等他们跑多远就碰上了迎头杀来的张辽部。一番厮杀之后,自持无法突围的乌桓贵族头人们只得丢下车马财物,慌慌张张地又逃回了昌黎城妄图凭借城寨阻挡齐军的进攻。如果换成中原的其它诸侯,这一招或许真能让他们苟延残喘数月。然而这一次乌桓人碰上的是握有“山崩地裂之术”,结果自然也就大有不同了。
蔡吉显然没时间也没兴致同昌黎城内的乌桓贵族头人多做纠缠,她必须以最小的代价最断的时间攻克昌黎城从而平定辽东属国。所以在兵临城下后,蔡吉二话不说便命人将三门火炮推到阵前对着城寨最薄弱之处一通猛轰。很快震耳欲聋的炮火轰塌了并算太结实的城墙也轰碎了城内乌桓人最后一丝胆气。随着齐军像潮水一样自涌入缺口,齐军的战旗也在晚霞的照耀下插上了昌黎城头。
然而这场顺风顺水的胜利并没有让蔡吉忘记之前有关诛蹋顿九族,移其亲信三族的判决。三日后齐军在昌黎城外的渝水河滩上圈出了一片刑场,并在刑场北面搭起一座五六尺高的土台。既然是公开处刑总得有看客,否则又怎能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于是乎,天还没亮昌黎城附近的农民、牧人、奴隶就被66续续地驱赶到河滩边的刑场附近观刑。茫茫人群之中既有胡人也有汉人,但每一个观刑者都屏息凝气不敢出半点声响。以至于偌大个刑场唯有猎猎翻飞的战旗与呼啸而过的野风带来些许响动。
将到巳时之时,一队黑衣黑甲的骑兵护送着一辆装饰华贵的轺车驶进了刑场。两旁的人群眼见车上坐着一个身着华衣的年轻女子,心知此乃齐侯驾临,纷纷跪地相迎。蔡吉坐在车里望着周遭人群在惶恐不安中匍匐在地,心中没有半点征服者的快感。在她看来恐惧不代表征服,她要的是自内心的臣服。
抱着这一想法蔡吉在众人的簇拥之下登上了北边的观刑台。同行的除了张辽、赵云、辛毗、田畴等齐营文武之外,还有曹丕、孙权以及刚刚从锦西赶来的乌桓校尉阎柔。作为常年在胡汉之间游走的中间人,阎柔深知胡汉之间的矛盾不是单纯靠个“杀”字就能解决的。所以当得知蔡吉打算在昌黎大开杀戒后,阎柔当即就辞别了林飞,一路日夜兼程赶到昌黎,只为劝阻年轻的齐侯莫要行酷暴之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