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 本初称帝-《凤穿残汉》
第(2/3)页
不过作为作为曹操在朝堂上的代理人,荀彧可不能让到手的汉室大旗就这么飞走。但见他长袖一甩,出列向孔融针锋相对道,“何为避其锋芒?袁绍越僭称帝,矛头直指汉室江山。故此袁绍南下并非寻常的诸侯之争,而是大汉与逆贼间的国战陛下身为天子若值此生死存亡之际心生退却之意,天下诸侯将如何看待朝廷?如何看待陛下?”
刘协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被荀彧如此一激,再联想到幼年时被李傕等人驱赶得居无定所的日子,不禁拔剑大喝道,“荀卿家说得是朕这次绝不离开许都若有人退缩求和,有如此案”
言罢刘协挥剑斩断了案牍一角看,同时也斩断了孔融等人想要迁都的意见。既然天子不肯迁都,那在场的文武大臣只得另谋打算。而所谓的另谋打算不外乎是向外求援。这不,孔融这头才退下,国舅董承便跟着又出列进言道,“陛下既有心坚守许都,应立即下旨征召各路诸侯来许都保驾。恕臣直言以曹司空的兵力尚不足以抵挡袁逆大军。”
董承的进言再一次博得了在场公卿大臣的们的附和。毕竟曹操与袁绍间的实力差距那是众人有目共睹的。更何况有传言说袁绍身边有一个擅长施法请神的活神仙。此人之前还曾做法请来黄帝显灵助袁绍攻破易京城。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对手,汉庭不向外求助才怪。
荀彧眼见董承欲借袁绍南下为由引其他诸侯入许都,不由暗自蹙起了眉头。虽然荀彧也承认曹操的实力不及袁绍,但招其他诸侯来许都也并不见得就能提高汉室的实力。须知当初袁绍纠集各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都有人各怀鬼胎。而今各路诸侯皆已各自割据为阵,如何会为保汉室同心协力。怕是到时候一纸圣旨下去,招来的不是盟友,而是一群虎狼。
且就在荀彧打算再次驳斥董承之时,不曾想站在他对面的大夫吴硕竟抢先一步出列否决道,“陛下三思。而今袁绍只是虚张声势,并没有率军南下。臣以为军务之事还是应该等曹司空回许都之后再做定夺。”
荀彧和董承都没想到吴硕在这当口会替曹操,不约而同地都向其投去了惊讶的目光。可吴硕却显得十分坦然,在他看来保住汉室是一切的前提。所以他又跟着向刘协进言道,“陛下当务之急,应出檄文与袁逆针锋相对。从而鼓舞三军士气,让天下人知晓汉室才是受命于天的正统。”
“吴卿言之有理。”刘协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接受了吴硕的意见,继而又环视了一番朝堂询问道,“那位卿家愿书此文?”
“臣愿一试。”孔融出列请命道。
刘协虽对孔融刚才意图迁都的态度有所不满,但对孔融的文笔还是十分佩服的。于是便欣然颔道,“有劳孔卿也。”
这一头刘协方在朝堂上统一意见,那一边正在班师回朝路上的曹操也收到了来自袁绍的檄文。虽说这一次曹操收到檄文时并没有头痛,也没有卧床不起。不过当他在帅帐之中读完全文之后,还是忍不住对陈琳的文采大加赞赏。
只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曹操这样身处险境,还是不是地要文青一把。在场的众文臣武将在听罢袁绍送来的檄文之后,绝大多数人都面沉若水。而新近投靠曹操的下邳名士周逵,更是怀揣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向曹操进言道,“司空,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这样的智士为他出谋划策,审配、逢纪这样的忠臣为他办事,颜良、文这样的勇将为他统领军队。如此强敌怕是难以应付啊。”
周逵的话语虽有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之嫌。包括曹操在内的在场每一个人都无法反驳他的论调。毕竟两方实力上的差距是明摆在那里的。不过正当现场的气氛逐渐凝重颓然之时,坐在曹操身旁的谋主荀攸,却面色如常地向曹操拱手进言道,“主公与诸君莫要忧心。依攸看来袁绍此人不足畏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