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四章 出宫-《九重娇》
第(2/3)页
他的语气铿锵有力,满含信心。
窦婴愣住,虽说早听说陛下对皇后亲手提拨起来的卫青多有偏爱。以马奴而起为上将军,与李广平起平坐。朝中议论纷纷,说纵然是程不识的关门弟子,也提拨的太快。
他心中不是没有疑惑,但陛下坚持他也不好强硬反对,却没想到陛下对卫青有如此大的信心。
窦婴的疑惑自然是分毫不差地落入了刘彻眼中,窦婴才名傲世,但于心机上却因着清高和太皇太后的偏向始终是断几分。即便为丞相后懂得了低头给皇帝,却还是忍不住展露情绪。
好在刘彻是最能容人的,见得他这样反而笑了。丝毫不因他质疑自己的用人而心生芥蒂,“从前皇后对朕说卫青将为不世名将,朕也是半信半疑……“
皇后离宫之后,刘彻鲜少在知情人面前提起皇后。如今这样自然地提起,不免引得窦婴朝刘彻看去。
而刘彻还是侃侃而谈,“但长谈一次过后,朕不得不承认,天分的宝贵性。这份天分,可不以出身论。”
窦婴是忠臣却不是媚上之臣,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自然不会为了符合皇帝而改变观念。闻言半响只喃喃说了句“陛下气魄,臣弗如。”
孤高傲世的丞相啊,这点真倒是多少人没有的。
刘彻也不以为意,笑道:“朕相信只要丞相见过卫青长谈一次,也会被他折服。”
窦婴应诺,心中却是不置可否。忽然有些明白了当初武安侯的心思,就是他站在同样的位置上,眼看着陛下爱屋及乌到这份上也不免担忧吧。
他摇摇头,同陛下说起朝中的赋税徭役之事。
说着说着,却总觉得隐隐听见什么。
这声音越来越近,君臣二人不免都默契地静下来去听。
却什么都没听见,过了会只听见一只云雀掠过高枝而去,留下一连串清脆的歌声。
君臣相视而笑,正要开口重新议事。
砰!
殿门被人重重地推开,而后是一阵毫无顾忌的跑动脚步声和春陀尖细的声音。
那声音里充满了惊喜和雀跃,“边关捷报!陛下!边关捷报!”
刘彻刚因为那粗鲁的推门声而皱起的眉一下舒展开,望向窦婴朗声笑道:“丞相,走!咱们去对着舆地图,看看捷报!”
窦婴心头也恍如重石落地,眉眼笑到一块去,连声道“诺”。
火封的军报被刘彻亲自拆开,他一目十行地读完,眉飞色舞地连声叫好。
而后窦婴终于接过军报,他的表情先是惊诧而后也是前所未有的狂喜。
君臣二人一时都有些失态,笑的都有些合不拢嘴了。
卫青火烧匈奴圣地龙城,斩杀匈奴七百人,级正随军返回!
这是自高祖平登之围后,汉室第一次痛痛快快的胜利!
七十多年了,多少将士抱憾而亡!多少边民死不瞑目!
但是终于坐到了,还是卫青!
窦婴由衷赞叹道:“果然陛下还是陛下,慧眼如炬。臣驽钝。”
他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没有半分不情愿,的确是实实在在的赞扬。
刘彻哈哈大笑着拉过他,君臣二人在舆地图前兴奋地比划起来。
这夜窦婴赶在宫门落锁前才出宫,回去后硬是把夫人也拉起来一起拜祖直折腾到深夜。
第二天却又是一清早就进了宫,窦夫人看着他熬红的双眼心疼不已,却又不敢说什么。
窦婴一点不觉得累,整个人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几代人没有完成的事,如果真能在他们这代做成。
日后下去见了姑母见了先帝,他也可以挺直腰杆说他辅佐了陛下,他做了一点事!
他一边走一边想,卫青的军报送回来了,其余几路或早或晚也在这几天了。
天色蔚蓝,他的心情跟这天一样敞亮极了。
他一路畅通无阻地到了清凉殿陛下寝殿外,正见着春陀守在殿外。
窦婴上前便问:“陛下起了吗?”说着话就要往里进,春陀叫苦不迭紧走两步挡住窦婴。迎着后者眼看就要冒起来的火气小声解释道:“陛下昨夜出了长安城去阳陵给先帝跟前说好消息去了,而后又向霸陵去同文帝同太皇太后报喜……”
春陀的话没有说完,窦婴便收回了脚欣慰地说:“汉室有此幸事,是该告慰先人,那老夫便去侧殿等陛下起身。”
说着便往回身下台阶,春陀心中苦的跟吃了黄连一样,却还是硬着头皮再次拦住窦婴的脚步,赶在窦婴要火前低声说:“丞相,陛下根本就没有回来呢!”
窦婴眉头一皱,心中打鼓地看向春陀。
后者咬紧牙关,豁出去了。“陛下这会只怕都出长安城了……”
春陀一抬头果然见着窦婴能把他吃掉的模样,却还是只得接着说完:“陛下说您来了,殿中放着一卷军报,您看过后便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还请您为陛下周旋掩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