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养子-《九重娇》
第(2/3)页
要真是查出哪有病,就可以对症下药,总好过现在瞎着急。
但哪有盼着女儿生病的娘呢?
馆陶只得堆起笑脸,叫人赏他。
阿娇明白她的心思,轻声劝她说:“娘,想想隆虑,可能我的福气也在后头。”
说到隆虑,馆陶一下就像沙漠中的人看到绿洲一样又找到了新的希望一样,又劝阿娇不要急,得像隆虑那样看得开。
阿娇点点头,扶着馆陶坐下,带着笑脸听她说。
儿女都是前世债,所以这辈子才要为她这么操心吧。
阿娇虽然没有正经当过一天的母亲,但是十月怀胎的辛苦和甜蜜叫她很能理解馆陶,能叫父母开心一点能叫父母少操心一点又怎么不好呢?
她不能告诉馆陶她永远像不了隆虑,永远成不了她。
元光元年最大的亮色或许是一年四迁的主父偃吧,朝中的风头即便是丞相田蚡和太尉窦婴都叫这个急上升的朝中新贵给压住了。
刘彻向来爱对阿娇讲讲朝中事,所以阿娇在前世所知道的推恩令后又对这个人多了许多细致的了解。
主父偃是齐国临淄人,遍学百家之言。曾游学四十余年,遍历齐、燕、赵、中山,皆不得志,家贫落魄,父母不以为子,兄弟不收,朋友也无,宾客弃绝。
元光元年抱着最后的希望直接向汉武帝上书,所言九事,除开反对对匈奴用兵外,汉武帝皆准了,任为郎中。后以屡上疏言事,迁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之中,连升四级。
刘彻能破格录取人才,容得下不同意见的人这于前世历史书上阿娇早就知道了。只是她没有想到对于一个私德不堪的人,刘彻也能够只看他的优点而加以用之。
主父偃达后索贿受贿从不推辞,逢人劝告理直气壮地上说“臣结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我厄日久矣。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亨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意思是苦日子过了四十年已经过够了,对于那些从前瞧不起我的人,我要倒行暴施?,来报复他们。
事实上,他的确是这么做的。在成为刘彻跟前的红人之后,有他迫不及待地施展他的报复行动。以往得罪过他的人,都加以罪名,纷纷收监治罪。哪怕只是从前对他态度冷淡的人,他也不肯放过,极尽报复,不惜置人于死地。
阿娇对他的观感自然就好不起来了,而刘彻虽然瞧不起他的为人却还是照旧重用他。他说就怕臣子没有缺点没有**,那是圣人,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你给不了。
而主父偃所图不过是权势地位,只要不越过他的底线,他都可以给他。
这才是帝王心术吧,有信心握你于股掌之内。
主父偃心性如何,到底由刘彻自己去掌控着。阿娇在宣室殿见到时,脸上总是淡淡的,看不出喜好。
但还是瞒不过刘彻的眼睛,爱重如李广程不识乃至严助每来宣室殿时阿娇都会神色缓和。他私下里笑言主父偃看出来后该怎么来挽回在皇后心目中的印象分呢?
主父偃四十年求学间所经齐燕等地,不止没有达官贵人欣赏他,就是连读书人也不喜欢他。
几十年游学间,竟一个朋友也没有处下。
叫人排挤久了,对于人间的疏离冷漠他自然就变得敏感起来。
他于宣室殿见了皇后不过三四次后,就很能肯定皇后厌恶他。他与皇后既不亲密也没有交恶,但皇后脸上对他的那种淡淡全不似对外臣的漠不关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