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张楠问过他。 “英语母语化,越南猴子的话能讲能听但看不太懂,德语最多算凑合,俄语还行,基本上能懂。对了,日语看得懂,不过听不懂也不会说。” 你丫废话! 日语,只要你是个小学毕业的华夏人,就基本上是能看得懂,特别是地名、路牌、招牌什么的:上头一大波的汉字呢,蒙都能蒙出不少! 不过就算这样,这都基本上算是会四门外语了,牛人呀! 其实按照姐夫的说法,这关兴权就是个标准的语言天才:他至少还会蒙、藏两门少数民族语言,而且只要在一个陌生语言的族群中待上一段时间,就能学会些常用的日常用语。 这个张楠倒是见识了:就在巴黎待了几天,到最后关兴权都能抛开通过花旗银行找的华夏留学生翻译,磕磕碰碰和那些店主用法语讨价还价! 而到法国之前,他才学会了两三句日常的法语问候语。 绝对是语言天才! 这么厉害的天才怎么就复员了呢? 对于张楠的疑问,项伟荣笑笑道:“有时候太天才、懂得太多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这个道理张楠懂,不过一和关兴权这人套一块又有点不明白了。 不过自己的大秘密人家都不问,张楠也会把对关兴权的疑问给藏死了! 在一处慕尼黑西部城区的中档酒店住下,三人拿着份慕尼黑详细地图就出门。 “关哥,我们先去这看看。” 说着在地图上一指。 “罗森贝格路,地图上看着是郊区,应该找得到。” 关兴权说得也不确定,这路名都还是他按着读音自个拼出来的,也不知道正不正确。 他还真蒙对了,张楠知道就是这么个叫法,一个挺好记的人名。 陌生的地方、半瞎蒙的文字,找地方怎么走可以问,不过要找到目标点就有难度。还好三人也不急,慢慢找慢慢问呗。 每人兜里都带着太阳镜,还准备了帽子,真有点电影里搞谍报工作的味道。 这会三个亚洲男人一同出现在慕尼黑的郊区,这还真容易引起看到的德国人的好奇心。 靠着地图指示,都开了半个小时有余,这辆半新不旧的大众车终于到了那条罗森贝格路。 这里就是典型的郊区,张楠都能看到少量的工厂夹杂在路边,不过居民的房子也不少。 不是那种美国城市郊区常见的单幢别墅,反而是五六层的公寓楼居多,也不知道是这一片不富裕,还是德国就这个情况。 沿着马路车子跑了个来回一趟半,张楠一直就在看两边的公寓楼。 “关哥,靠边停一下。” 马路对面,有一幢夹杂在高大树木间的白色六层公寓楼。(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