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惠民政策-《慢火煮江山》
第(2/3)页
萧飞卿道:“以臣愚见,臣以为我们陈国应该有一套留住人才的办法。”
“此话怎讲?”赵文政问道。
杨楚亭接道:“臣想,萧大人的意思是,当今乱世,各国纷争不断。如果我们陈国能留住人才,为日后的统一大业也能打下基础。”
赵文政叹道:“朕又何尝不那么想呢?萧爱卿,如何吸引贤才良将,你有何高见?”
萧飞卿说:“臣愚见,当今各国官员待遇都差不多,如果我们陈国能在人才上比其他诸国更加优厚,是否人才就会流入陈国呢?倘若我们在待遇上更加优渥,那么不止陈国的官员能共沐皇恩浩荡,尽心办事,其他国家的人才也会对我陈国趋之若鹜。”
赵文政点点头,说:“萧爱卿说具体一点。”
萧飞卿道:“臣已经拟好了一份奏章。大体是说,各等级官员出了俸禄之外,特设奖银,奖银多少与当年的政绩挂钩。政绩可从赋税、民生、清廉、朝廷推行政策的执行上进行全面考察。合格者不仅有奖银,还有进宫面圣述职、升官调迁的可能,优秀者可以提出表彰,通报全国。反之,不合格者罚俸,并且降职、免任甚至定罪等。”
赵文政点头道:“这样不仅避免了因为俸禄不变而引起的勤惰之别,也提高了他们的办事效率,并且增加了忧患意识,让他们不敢懈怠。”
“萧大人此举甚好。”玉如妍道,“也可以在各地下求贤令,广纳贤才。如果真的是人才的话,皇上可以直接委任官职,也告诉诸国贤士,我们陈国皇上心怀天下。”
赵文政脸上终于出现了许久未见的笑容:“有你们辅助,朕真是如虎添翼。天佑我陈国,有爱卿此等忠臣良将,我陈国必当荡平乱世!”
“皇上有此等壮志,实乃陈国之福。”杨楚亭说,“各国分裂也有百年,互相纷争攻伐不断,倘若此时能有一个明君圣主统一华夏,实乃天下百姓之福。”
玉如妍领了圣旨出京,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考察了京师周边五个州府。
各州府情况大体相同,有许多穷困秀才,因为积年不中,生活潦倒。听说朝廷希望办免费学堂,聘用教书先生,都迫不及待地去府衙外面打探情况。
经过了近半个月的实地考察,玉如妍写好奏章上报朝廷,每个州府先设立十个免费学堂,规模一样,每个学堂聘请五位品学兼有的才学之士执教。
赵文政看到奏章后,经过朝廷讨论,同意了玉如妍的做法。
因此,考察学堂师父的重任就落在了翰林院的身上。翰林院中人都是陈国饱学之士的代表,这次全部以钦差的身份,分别奔赴各个州府,考察学堂师父的学识人品。
想要在学堂任教的人,也都在各级官府报名,由各州府统一组织考试,翰林院监考并且对优秀的人才当面核查,看是否留用。
赵文政正式下旨,令各州府三个月内修建好学堂,统一称为“劝学堂”。并将所有通过考试的学堂师父召集进京,由玉如妍负责,翰林院全体配合,进行了一次“集训”。将这些人需要讲解给孩子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点拨,并且统一规定了学童启蒙用书。
这些书由朝廷统一印制、配,并且还令各个州府从税收中抽出一部分作为专门资金,配备了大量的笔墨纸砚,桌椅板凳等,作为学堂的日常供给。
这一番下来,也近两个月过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