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姥姥知道!” 度过了早起微微有些忙乱的不适,姥姥很能适应省城的中老年活动文化,自从找到学校附近有个老年大学的活动部后,姚爱军都很少看见姥姥闲着了。 这让他很是开心。老人家找点儿事情做,精神头都能年轻十岁! 饭后姚爱军先将学校的功课扫完,冲了个澡后开始拿过手边一叠稿纸写写画画,这是他从两个月前开始研究的闭目入水的相关技术。 运动项目主要基于自身的训练积累,同时也需要善于总结。姚爱军就属于后者,哪怕是天赋得天独厚的菲尔普斯也是要依赖背后的科学团队,才成为独撼一个时代的“不败飞鱼”。 游泳项目从入水的那一刹那开始,几乎就成了定局。无论是身体因素还是环境因素,在水里能做的只有拼一些,更拼一些,拼比别人更早的到边,用最少的时间。有很多可以量化的指标,比如手臂以怎样的角度抬起,呼吸的节奏是三划一吸还是两划一吸更合适,等等。 然而跳水考虑的因素更为复杂一些,做到精确的定位在框架里就很难。所以姚爱军每次都尽可能的让教练帮自己收集更多的数据,试图分析出各项数据在动作节奏中的关联影响。 只要找准了节奏入水,就可以克服入水定位困难,从而放弃“睁眼入水技术”了。 稿纸上写画的是以屈体动作的入水为攻克点的。屈体动作的打开会比抱膝动作减少一步腿部的打开动作。 推演下,因为角度与转的关系,屈体的周数直接关系到打开阶段的身体控制难度。在翻转到什么角度的时候打开最好最容易控制?怎样降低身体打开后的惯性位移?打开落点定位在什么位置可以将身体上的作用力平衡在最佳时机? 这些都是他希望能够通过科学方式给出答案。当他一次次尝试用理论公式去定义下落节奏的时候,却现真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每次总结分析后,姚爱军就在下一次的训练中,调整自己的动作,积累实验数据。得益于姚爱军对自身肌肉控制的精确,让他的研究数据都保持在一个很好的稳定值内,积累下来的实验数据有效率过8o%。 然而尽管这样,姚爱军的科学模拟计划,仍然不那么的顺利,这也是姚爱军敢想敢干,凭空定义一套新的科研公式,又岂是这么简单的事儿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