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章 全新的未来-《刺激1995》
第(2/3)页
“W3C这帮人都是书呆子,喜欢讲究程序正义,又是讨论又是投票的,其实有个屁用!最终还不是要看骁龙和网景的脸色。”陈大猷嗤之以鼻,走到窗口边点了根烟,说道:“我们两家公司不点头,什么标准都推广不开,推广不开的标准,就是一堆废纸。”
这倒是事实……
1994年10月,在美国国防部以及欧盟委员会的支持下,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在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W3C,看似背景不凡,来头很大,但事实上它只是一个松散的中立组织,制定的标准并不具有强制性,在原本的时空中,微软和网景根本不鸟W3C,各自搞了一堆私货在市场上推广,等流传开了之后再塞给W3C,强行把私货变成标准。
在本时空,情况也没什么改变,比如这次web技术标准化会议,就是W3C在HTML标准上吃了闷亏的后果。
HTML语言自从蒂姆-伯纳斯-李在1991年8月6日创建了第一个web之后,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1995年3月份,W3C搞了个HTML 3.0标准草案出来,因为设计的太过复杂,网景将其束之高阁,杜秋在写iView的时候也视之如无物,没有浏览器的支持,草案成了镜花水月,无人问津。
W3C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宣布中止3.0草案的开发,然后广发邀请函,把网景、骁龙、微软、美国在线以及其他和互联网有关的公司都约出来,于9月11日到13日在山景城开会,商讨制定新的标准。
英国经典政治讽刺剧《是,大臣》里说联合国群龙无首,人多嘴杂,越发的鸡毛蒜皮,最终一事无成,W3C也差不多如此,9月11日标准化会议开幕之后,一会在语法设计上争执不休,一会在细节实现上吹毛求疵,吵得天花乱坠,一塌糊涂,杜秋冷眼旁观,暗自摇头。
1991年8月万维网诞生,1994年10月W3C成立,在这3年2个月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一个权威组织出面制定标准,与此同时,互联网上出现了数以百万计的网页,绝大多数都是由初学者或者业余爱好者发布的,这些人的编程水平本来就低,又没有标准可供参考,写出来的代码质量可想而知。
W3C想要把web技术标准化,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但是制定标准的这些人大都来自学术界,狂热追求严谨、简洁、优雅的编程风格,想在互联网上来一次净化行动,强迫所有页面都符合统一的标准。
这种思路在学术上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在商业上完全不可行,因为目前互联网上所有的网页通通不符合标准,如果网景和骁龙的浏览器不能读取这些页面,那么结局只有两个:要么网页的发布者修改源代码,要么网页的访问者更换浏览器。
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结局肯定是后一种,因为更换浏览器的成本远远低于修改源代码的成本,所以网景和骁龙为了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是绝对不会同意学术界罔顾现实,纸上谈兵的标准化方案,而学术界也很难接受当前丑陋、混乱、臃肿的互联网现状,双方立场尖锐对立,不吵翻天才怪!
不仅杜秋不爽,网景的马克-安德森同样不爽,9月11日晚上,他把杜秋约到一家牛排店里,提议道:“Autumn,这些人只懂技术,不懂商业,制定的标准不切实际,很难推广,不如我们甩开他们,联合其他公司一起搞个联盟,自己制定标准。”
自建联盟,自定标准效率很高,但是很容易因为利益而分裂,又或者被其他厂商敌视,让整个互联网行业变得更加混乱,这种事情在原本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苹果、火狐以及Opera等浏览器厂商曾甩开W3C,组建WHATWG,双方的内斗让HTML语言停滞了十多年都没法发展,杜秋不想重蹈覆辙,推脱道:“一共三天的会议,今天才第一天,不用急,我明天把咱们商量好的提案拿出来,看看效果如何。”
“那祝你成功。”马克-安德森举起酒杯,再次劝说道:“Autumn,骁龙和网景合并,对双方都有好处,你何必一定要坚持融资呢?如果你对价格不满意,我们可以再谈。”
陈大猷放出微软准备出5亿美元收购骁龙的假消息之后,网景果然上当了,这几天频繁接触杜秋,极力争取把两家公司合并起来,开价高达5.5亿美元,不过现金只有5000万,其余的以股票方式支付。
这个提案极具诱惑力,因为此时网景股价正处在低位,一旦两家公司合并,股价肯定一飞冲天,说不定只需要几天的时间,5.5亿美元就会翻倍,比抢银行来钱都快。
但是杜秋仍旧婉拒了,说道:“马克,骁龙是我为推广开源软件理念而创造的试验品,它不适合网景。”
“克拉克从不干涉网景的运营,合并了之后你是公司第二大股东,还将担任CTO,在研发上有不容置疑的权力,一样可以推广开源软件的理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