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处心积虑-《刺激1995》


    第(2/3)页

    “杜总,厉害啊!”

    “不愧是天才,这记忆力也太吓人了。”

    “记忆力好,智商又高,学什么不都是手到擒来?”

    杜秋见达到了目的,立刻停下了表演,不再背诵,免得出岔子,要知道他虽然有BUFF加成,记忆力比常人要好,但也没有达到过目不忘的境界,能背诵《点与线》只不过是歪打正着。

    《点与线》的作者松本清张是和柯南-道尔以及阿加莎-克里斯蒂齐名的世界三大推理小说家之一,开创了社会派推理风格,杜秋为掩饰身份而剽窃的《白夜行》就属于这种类型,原作者东野圭吾是松本清张的死忠粉,文风深受其影响。

    文学和书法一样,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作品的,必须博采众家之长,从前人的杰作中汲取养分,融会贯通之后才能创作出新的佳作,字里行间受谁的影响大,行家一眼就能看出来,《白夜行》下个月就要出版了,到时候如果有推理小说家或者文学评论家找上门来探讨写作技巧,自己一问三不知,岂不是贻笑大方?被笑话了还是小事,露了马脚才是大事。

    然而杜秋只是一名普通的推理小说爱好者,没时间去研究松本清张的创作理论和文笔技巧之类的东西,于是想了个简单粗暴的大招,利用自己精力旺盛,脑细胞活跃的优势,强行把他的代表作《点与线》给背下来,如果有人上门交流,就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理由,背一段出来,直接砸晕对方。

    今天来的全是记者,没有搞文学的,大招放歪了,不过效果很理想,这波不亏……

    在热闹的议论声中,杜秋用右手指着会议桌上的书,左手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说道:“山田先生,阅读和思考,是我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东瀛有很多书店,而我恰好有个很好用的大脑,就这么简单。”

    这个回答看似没错,实际上是在偷换概念,因为记忆和思考是两码事,而且杜秋有很多知识都来自未来,市面上的书里根本没有,也不可能独立思考出来,但刚才的表演实在太过惊艳,结合起来显得很有说服力。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被折服了,只有始作俑者的山田不服,用很快的语速说了一大通话,小松爱子听完之后面露不悦之色,向杜秋微微颔首表示歉意,然后不再直译,而是以第三方的身份转译道:“杜桑,山田健悟说他在东瀛调查了几个月,没有找到任何一处你曾经生活过的痕迹,也没有找到任何一名认识你的人,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山田的原话很不客气,质问杜秋是不是用了非法手段掩盖行踪,小松爱子转译的时候换了一种委婉的说法,但即使如此,这个问题仍旧非常敏感和尖锐,本来还在悄声议论杜秋智商的国内记者闻言全都安静了下来,把目光投向杜秋,想看他如何解释。

    杜秋刚才大费周章秀记忆力,就是在防备这种问题,用中文不紧不慢的说道:“你查不到,说明你不够聪明,继续查吧,别来问我。”

    “你到底是记者还是警察?”坐在山田对面的李劳师表忠心,用记事本一拍桌子,斥责道:“这里是中国,不是东瀛,就算你是警察,也没资格在中国的土地上审问中国公民!”

    “李哥,别这样,来者皆是客,我相信山田先生并没有恶意。”杜秋抬手阻止了李劳师的发飙,淡淡的说道:“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记者的好奇心尤其旺盛,让他去查好了,那是他的自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