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评价和规划-《刺激1995》


    第(1/3)页

    杜秋之所以找陈大猷当合伙人,并不是看中他的家庭背景,也不是看中他的经营能力,而是看中他的社交圈子。笔趣Ω阁Ww『W.  biqUwU.Cc

    众所周知,国内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小圈子,如果不是圈子的人,很难和他们打成一片,陈大猷1989年出国遇挫之后,放弃了计算机专业,转而去读了理论物理,之前窝在量子物理研究所并非无所事事,而是跟着一个中科研的院士攻读博士学位,身兼国内顶级学府和顶级科研机构的两样光环,天然就属于学术圈子里的核心成员。

    所谓文人相轻,学术圈是最为清高讲究的圈子之一,如果得不到圈内人的认同,很难招募到合适的高端技术人才,因此作为一个连小学毕业证都没有的穿越党,杜秋需要一个引路人和推荐人,让他混进那个圈子里去。

    如果没有陈大猷牵线搭桥,杜秋哪怕在京城折腾一个月,都未必能招到一个京城大学或者清城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更不要说像秦牧和小吴这样技术和经验都不缺的高端优质人才了,要知道创业就和玩《三国志》一样,开局带着纪灵和武安国这样的废柴武将,和开局带着关羽和张飞这样的级武将,那可完全不是一个难度……

    事实上陈大猷做的比杜秋预期的更好,这家伙在云城一副死气沉沉,离群索居的样子,在京城却活蹦乱跳,到处钻营,交际面极广,从3月19日抵达京城,到3月24日离开京城,短短5天,一共帮杜秋介绍了三十多个各行各业的人才。

    这三十多个人中没有一个是庸手,但因为公司当时资金太少,养不起太多人才,所以杜秋精挑细选了之后,只招募了六个能力以及研究方向都很适合公司未来展需要的精英,因此他在离开京城去美国之前,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任务内容,但事实上已经预测到了他们要写什么程序——就算预测错了,他也会电子邮件强行纠正。

    杜秋花了一个早上的时间,检查完了5个程序员两个月的工作成果,对他们的表现很满意,同时也对每个人的能力和性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

    5个人中,何力行的工作最为出色,他为aTI在1994年布的mach64显卡写了个驱动,把性能提高了4%左右,mach64是世界上第一款支持影像加功能的显卡,有了它之后,电脑可以摆脱cpu的性能限制,拥有了mpeg视频加功能,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终于可以在486之类的老爷机上流畅不卡的看Vnetbsp;      虽然aTI自从建厂开始,就一直以驱动垃圾著称,但是在1995年的国内环境里,单枪匹马的写驱动,能把性能提高这么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杜秋又是佩服又是好奇,问道:“何工,你怎么弄到这些硬件相关资料的?”

    何力行人如其名,讷于言而敏于行,很简略的回答道:“我有个大学同学在aTI工作,经常用电子邮件联系。”

    “难怪了。”

    接下来是秦牧和小吴,一个勉强完成了作品,但功能非常简陋,还有很多Bug,根本不能投入实际使用,另一个则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内容,连基本的雏形都还没搞定,不过杜秋对两人的评价同样很高,因为他们做的是极具创新性和商业价值的东西,本来就不可能由一个人在两个月之内搞定,能做成这样,已经非常出色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