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強弩硬弓-《乱晋龙啸》


    第(1/3)页

    罗成迂迴游至吴妮儿身旁,装做漫不经心的低声吟道:“床前明月光。”

    吴妮儿仍自顾自在同沙袋人(罗成赐名)较真儿,沒任何反应。

    罗成见状,稍提高声调又来了一句:“举头望明月。”

    刚将沙袋人一个背摔后的吴妮儿,猛地抬起头来,仰着挂满细细汗珠的脸,嗔笑着对罗成道:“庄主欺小女子也,白日间岂会有明月?”

    ……

    罗成不熟悉古代战争的那些阵*之类的东西,同时打心里也对那些所谓的阵*不相信。电影、电视、小说演义中那些几万甚至几十万排着各种形状,在将军的挥手吆喝间,整齐划一冲锋陷阵的气势磅礡、场面恢弘的战争模式,他认为那完全是文人墨客凭借想象“妙笔生花”而已。

    他不敢设想,在古代能将几万甚至几十万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的军队训练得如臂指使,即使能做到,在战场上又如何确保敌人老老实实的等你把阵形排好?如果说那些阵*是古战场上重要的致胜因素,何以那些对阵*推崇备至的各朝各代却几乎都是被那些别说懂阵*,就是连自己的文字也沒有的异族打得找不到北呢?这只能说明两奌:一是古代战场上极少上演那些花里胡哨的所谓阵*对决;二是有,但却在战场上对胜负形成不了多大影响或形成得是消极影响,否则,很难说明白精于阵*的为啥老是败给不懂阵*的。

    罗成认同不知从何处看到的一个观点,即古代那些阵*初创时应该是用来训练士兵和实施军队管理的,只是后来被神秘化和夸大其作用,进而被一些文人极尽艺术化地搬到演义类书籍里的战场上。他认为这些阵*不外是为了训练士兵服从军令,提高素质和对军队不同兵种及隶属之间平时行军驻扎的合理管理指挥而已。真正到了战场上,则完全比得是实力,包括装备的水平、将士是否用命、士气是否高昂;比得是能否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比得是临阵指挥能否洞悉瞬息变化的战场,从容应对。这些都显示出,古战场上一支军队最需要具备的东西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信心。

    精良的装备,士兵良好的身体素质,高強的武力,铁一样的纪律,是军队信心的来源;将士用命,士气高昂,临阵从容,是军队充满必胜信心的体现。

    罗成正是基于上述想*,对庄里这些子弟进行着可以说在这时代最残酷的训练,以期他们成为他所需要的悍勇斗士。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还经常让这些队员以小队或班为单位去森林里搞野外生存和狩猎训练,这不仅令队员们增强了在恶劣环境下求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练了队员们的意志,当他们抬着虎、云豹、黑熊、野猪、巨莽这些过去少有猎获的猛兽走在庄里的街道上时,脸上都带着少有的自信。此举,一时也令庄里野味不断。

    “呯!呯!呯!……”

    操场上,特行队员们正在对着箭靶练习射弩。

    这是新研制出的带滑*和钢制弩机的新型弩弓。由于弩弓两端加上带偏心*滑*组后,使费力杠杆变成省力杠杆,所以弩手开弓时所需力量呈递减状况,与未装滑*开弓越往后越费力正好形成相反的状况,而开弓一般刚开始时所用力量都不大,因此,利用滑*开弓弩手可以轻松开更強的弩弓。特行队员现在用的弩就已达到了三石左右的強度,如沒有滑*要想拉开是件非常困难的亊,当然不包括力量变态的罗成和女力士吴妮儿。该弩用钢制弩机,使弩的射稳定性提高的前提下,射程和准确率也极大提高。

    开始手弩是做成连弩,后来一试,罗成感觉一是准确率差、射程短;二是体积过大,不适合特行队用,所以就改了过来。此弩弓弦用蚕丝制成,弩臂﹝加一折叠纲架弩托﹞长68cm,弩宽52cm,有效射程达8o米,弩机上加有刻度更加精确的望山﹝瞄准器﹞,使该弩准确度大为提高。此弩女子亦可使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