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洛阳故城-《乱晋龙啸》

    隋代以前洛阳故城在河南省洛阳市东15公里偃师、孟津相邻处。

    洛阳故城,自东汉到北魏变化不大。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共有城门12座。其中西门3座,自北向南分别为上西门、雍门、广阳门,其中上西门为一门两洞,另两门为一门一洞;南门4座,自西向东分别为津门、小苑门、平城门、开阳门(因后来被洛水淹没,难考);东门3座,自北向南分别为上东门、中东门、旄门(又称望京门) ,皆为一门一洞;北门2座,西端一门三洞的是夏门,东端一门一洞的叫谷门。

    城内主要宫殿为南宫、北宫,东北隅有太仓、武库,中部西侧为金市。城外东郊有马市,南郊有南市。

    洛阳故城北墙全长约37oo米,厚约25~3o米;西城墙残长约429o米,厚约2o米;东城墙残长约3895米,厚约14米。全城周长14公里。城墙夯土夹棍版筑。城墙上有向城外突出的墩台,西墙北段有 4座,北墙东段有 3座。墩台间距为11o~12o米,类似后世城墙所筑的“马面”。城墙外侧均有护城河。

    城内东西横大街4条,南北纵大街4条,基本上都与城门相连。其中由东城墙的上东门向西直通西城墙的上西门的横街,全长五里多,宽35~51米,是一条横穿宫城的主干大道;其南由东城墙中东门向西直通西城墙雍门的横街,全长263o米,宽约41米,从宫城南侧通过,将全城分为南北两半;还有北从宫城南门起,向南一条纵街直达洛河边,是通过南城墙小苑门的铜驼街,为全城的南北中轴线,残长165o米,宽约4o~42米,依文献上记载街道两旁应是左卫府、右卫府、太尉府、司徒府等衙署和太庙、太社的遗存。

    在洛阳城西北角,魏明帝时增修了金墉城。金墉城由 3个南北相连的小城组成,平面呈“目”字形,南北长约1o48米,东西宽为255米。3城之间有门道相通,城墙宽约12~13米,残高 6米左右。金墉城北靠邙山,可俯瞰洛阳全城,是进攻和防守的制高点,在城墙的外壁上,每隔6o~7o米也有一座向外突出的墩台,可见这里应是一座军事要塞。

    、

    上述资料根据百度上资料摘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