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高阳郡王的嫌隙-《调教大唐》


    第(2/3)页

    有俏丽女子捧了笔墨纸砚上来,铺在徐驰的案几之上。徐驰拿了笔,一想,糟糕,老子不会写繁体字啊,写出来还不有一大半是错别字?

    徐驰提着支毛笔僵在那里,迟迟不能动笔。

    武崇训揶揄道:“三公子不着急,慢慢想,时候还早呢。”

    徐驰“嘿嘿”讪笑着,用胳膊肘碰了碰坐在旁边的陈越,“二郎,你帮我写好不?”

    陈越吓得一跳:“我哪里会写?你不会你还逞什么能?”

    众人哄堂大笑:这三郎有点意思。

    与徐驰共席的狄员外看出了端倪,抱拳道:“光嗣可否为公子代劳?”

    “嘿嘿,太好了,太好了,够朋友。”徐驰忙不迭地将毛笔塞到狄光嗣手上,“我来念你来写。”

    “公子请说。”狄光嗣握笔在手,玉树临风,绰尔不群。

    “曾经沧海难为水——‘曾经’的‘曾’,‘曾经’的‘经’,对,就这么写。”

    狄光嗣虽忍俊不禁,脸色却越来越凝重:这是诗吗?这简直就是千古绝唱啊。不管是刚才歌女所吟唱的那,还是现在自己代为执笔的这,凭其中之一就足以引领文坛风骚,翘楚大唐,傲视天下。难怪他痴痴颠颠,装疯卖傻,有此等文采,换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藐视芸芸众生。狄光嗣心道:我懂了,我彻底懂了。

    隔得近的,都能听到徐驰所念,也能看到狄光嗣所写,心里的想法自然与狄光嗣大同小异,不由心里由衷感佩,一代大家也。

    隔得远的,凝神注视着这边的动静,见大家面色凝重,不由狐疑起来。

    狄光嗣笔走龙蛇,笔法灵动飘逸,虚实相间,动静得宜,让徐驰这个只习惯用硬笔的现代人叹为观止,连声叫好:“好书法,好书法,我要是写得出这样好的字,少活十年都值得。”

    狄光嗣诧异道:“陈公子谬言,光嗣的字,充其量只能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陈公子的大作,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岂可并论之?”

    隔得近的卢振等人,颔不已:“好诗好字,相得益彰矣。”

    狄光嗣轻轻一挥,随着最后一笔的一挥而就,旁边的人不约而同地拍起巴掌来,“好诗好诗!”

    钟娘子忍耐不住,自亭中走过来,拿了狄光嗣所写的条幅,竟爱不释手。边看边走回亭中,将条幅放在单绫筝旁。

    单绫极善察言观色,众人的反应自然看在眼里,脸上古井无波,心里却犹如塞了蜜饯,甜在心里,看来国公后继有人,说不定还是天意呢。

    单绫一看之下,果然绝妙好诗,丝毫不在前一之下。钟娘子重置瑶筝,单绫且试音律,飞燕亭中一众女子各有分工,各擅长处,须臾之间,便成曲调。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