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意向-《游戏开发巨头》
第(2/3)页
这也是郭泰明在一开始就独树一帜的地方。
最关键的是,还是鸿海胜在稳定,其他的那些小型的有自己产品的制造厂,只是在自己的产品卖不动的时候才做代工的生意,签一个短期的合约,做完之后再做自己的产品,这样一来产能就不会稳定,产能不稳定,总公司方面就没法根据产能做出合理的销售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一些规划。
就像是杰斯特在日本找的那些代工企业,最高的时候,所有的代工企业加起来可以达到三四十万台每月的产量,但实际上,这也只是理论上,现在能够维持在十几二十万台就是很不错的一个数字了。
“稳定吗?”在杰斯特的眼里,产量的稳定是比产能还重要的是参数。
听到这个问题,郭泰明先是沉吟了一下,他之前说的数字确实有水分,他所说的每月二十万台,两个月后三十万到五十万台倒不是吹牛,他的工厂目前确实拥有这样的能力,但是,这是在没有其他的代工合同的情况下的。
而且在郭泰明的眼里,火星娱乐,或者说是杰斯特在他眼里的地位排序,是没有康伯,惠普这些个人电脑厂商高的,虽然他也看好电子游戏产业可能会复兴,但这毕竟只是一个玩具,就算是再复兴,也跟电脑市场的未来来说,还是小巫见大巫的。
也就是说他是不可能为了给杰斯特的产品增加产量,而给这些他好不容易才谈下来的个人电脑企业的生产任务延长生产周期的。
看到郭泰明的这个表情,杰斯特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确实,他也知道在短时间之内,电脑市场的潜力确实不是电子游戏能够相提并论的,但是个人电脑做到最后其实就是价格的比拼,因为一切配件的价格都是公开透明的,再想要戴尔那样随便加一块硬盘就能赚一千美刀的生意是不可能再出现的。
但问题是,pc的利润低跟代工企业是没有关系,他们又不卖pc,对他们来说,只需要生产就可以了,所以市场越大的行业,越受到代工企业的欢迎。
而游戏机,虽然利润大,但是市场小,零零散散的就那么一两个大厂生产,比如任天堂的fc/nes,一共才卖出了六千多万台,看着很多,其实平摊到年份里,也不过是一年几百万,最畅销的巅峰期一千万台的水准。
说实话,这种数量,是不可能让一家纯代工企业做大的,而pc市场就不一样了,把nes/fc的销量换成pc——六千万台pc,可能连未来几年的pc市场一年的销量不够。
对于一家代工企业来说,这之间的区别实在是太大了,虽然现在的火星娱乐年盈利在整个硅谷的新型科技公司里都算得上翘楚,但这对郭泰明这种一心一意干代工的人来说,是没什么意义的。
这也是杰斯特并不打算长久的经营他在大陆的那个生产基地的原因,就是因为只给自己生产,哪怕是街机,家用机,掌机,所有的生产基地都放在大陆,那也不可能做大,所以,在一开始,杰斯特就有了等过几年郭泰明来大陆投资建厂的时候,想要用自己在上沪的制造中心跟他合股的想法。
第(2/3)页